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我先后有缘读过三遍:第一次是在中学生时代,在语文老师王栖霞先生指点下阅读的。第二次是苏州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因工作需要而阅读。第三次赴纽西兰后,闲暇时间较多,又重读了一遍。开券有益。阅读好书不厌多。每阅读一遍,总有收获。综合三次阅读,最深的感悟是:曹雪芹《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原型文化经典,是了解、认识中华文化的一把总钥匙。是世界文学作品中的极品,世界文化瑰宝。我体会到有以下几个鲜明特色,敬请对《红楼梦》有研究的朋友教正。
第一个特色,《红楼梦》的主旨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外文化精神
曹雪芹原著《红楼梦》,从形式体裁来看,是一部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而从其内容和实质来看,是中华文化的卓越体现,是中华文化精华的结晶。
打开《红楼梦》,一开头以古史上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作为引子,提出了天、地、人和物四方面的关系问题。讲到人的起源和特征,情感和才华是人的灵性的表现,以及情、理和礼的矛盾统一的社会道德问题,、、、、等。然后,把上述诸多问题集中起来,选中了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一一通灵室玉的经历,演绎出了一段人间情话,成为一记。这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曹雪芹认为人的灵性首先表现在情,情最为根本和珍贵。因此,书中开头就表明《红楼梦》的大旨是谈情,以众多人物的悲欢离合来抒情。他特别器重赏识女儿的聪明灵秀之气,特别怜悯珍爱女性。第五回沉痛提出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反映了人类博大的真情,体现了中国文化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境界。书中所写l08位女子,是千红、万艳的象征代表,是小才微善的异样女子。书中处处点明十二这个基数,写了众多的女子。曹雪芹的智慧和灵巧之手采用了总象征手法:花落水流红、落红成阵、花谢花飞花满天,沁芳之溪,水逝花流,群芳俱尽!通过钱花会这一特写,表面上热闹非凡,而实质上深沉悲怆。 《红楼梦》的这种思想境界和写作手法,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独一无二。曹雪芹是最伟大的作家。
《红楼梦》的主角是贾宝玉。通读《红楼梦》,可以看到曹雪芹描述的贾宝玉,从不考虑个人的利害得失,而以自己的深情厚意,至性真情,设身处地、推心置腹地同情、关怀、体贴、悲悯天下所有不幸的人、生命和物。这就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如何做人、如何对代自己、如何对代别人的重大课题。贾宝玉的情意和行为,在世俗上是罕见的,可是,却反遭误解,受人嘲骂,处境十分尴尬和危难。作者在第五回自寓的“反评价:”《西江月》咏贾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行为偏僻乖张,哪管世人诽谤”。警幻仙姑对宝玉说:“、、、、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路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这很能说清楚了问题。
我们读《红楼梦》必须抓住“大旨谈情”这个总网,深刻理解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本义,领会他的精神世界与世俗观念的矛盾和冲突。
然而,高鹗在后四十回续篇中,完全与曹雪芹上述的主旨相反,他把《红楼梦》前八十回体现的中华文化精华和伟大思想、崇高精神,歪曲成一个十分庸俗的“一男二女”的“三角恋爱”和“争婚”的一个家庭的小悲剧。高鹗用一个低级的掉包计,拆散了宝玉和黛玉的良姻美眷,以致黛玉绝粒、焚稿、断情,愤恨而死。这就使读者产生错觉,而生同情怜悯之心,反而赞扬这种“反封建、婚姻不自由”的“伟大功绩”。甚至有人竟说什么伟大的是高鹗,而不是曹雪芹!这完全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还有的人认为《红楼梦》是红尘梦幻,告诉人们:“人生如梦”。还有的人认为《红楼梦》最大的意义在于告诉人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这些看法与曹雪芹的创作主旨不符,有失偏颇。
我认为对《红楼梦》的不同看法,反映出了两个对立的主旨,是清代官僚正统士大夫与伟大文学家的两种思想观念和精神境界的对立和抗争。曹雪芹《红楼梦》原作中的主旨,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和伟大思想、崇高精神,必须坚持和弘扬,决不允许歪曲和篡改。
第二个特色,《红楼梦》的创作艺术,充满着独创精神,形成了鲜明特色
在中国,章回小说在明清两代很发达,数量之多,前所未有。但是良莠不齐,高下各异。品质最差的是俗套化、模式化,描写事迹不外是郎才女貌,一见踵情,私订终身;刻画人物千人一面,没有个性、特征和思想感情的差异变化。可是,我们仔细阅读曹雪芹的《红楼梦》,就像揭开一幅惊人的、奇光异彩、羿羿如生的万丈画卷,数百个人物,各不相同的口音、容貌、气质、风格、神态、境界。每个人不是没有灵魂的空壳,而个个都活龙活现,跃然纸上。曹雪芹的写作用艺术,炉火纯青,是一个奇迹,《红楼梦》是一个绝作。
我们综观世界文学创作史,有的人推崇英国的莎士比亚,称他为“剧圣”,而贬低曹雪芹,说他是写稗(小说)的“稗圣”。可是,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据我了解,莎士比亚写了很多剧本,约有三十八个,他描写的众多人物,却是分散在众多剧本的四十处。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却把几百口男女老少、尊卑贵贱、有机地集中在一部作品中。这么多人物,在一起生活,相依为命,生死与共,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零碎地、依次出场。这样的大手笔难道不是奇迹? !不是绝作吗? !
对于曹雪芹高超的文笔艺术,鲁迅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雪芹之写人,打破了以往的旧式,好人一切皆好,坏人一切皆坏。如实抒写,不是纯主观概念式的褒扬贬黜。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处处体现了他的开拓创新的独创精神,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鲜明的特色,是中华文化的继承、创新、综合、延伸,运用和发展;反映了曹雪芹对社会和人物观察、分析、构建、创作的高超能力。
第三个特色,《红楼梦》对人和事进行多元化的、多视角、多层次的观察和描绘
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过程中,努力发挥创造精神,运用了多元化视角,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去深入观察和生动描绘人、物、事、情、境,绝不是只站在一个固定的、偏面的、僵死的角度去观察,绝不是以作者的主观心意去代替一面性的创作方法。他描写的人,各具特点,各式各样,各有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素质,不同的表现,不同的喜怒爱乐、生死离别,不同的人生结局。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父亲笞打贾宝玉那一回,生动毕真,充满人性。父教子两个人的事,却牵动了全家人;老父每打一下宝玉身上,好像打在全家人的心魄上,没有一个人不流眼泪,甚至痛哭一场。尤其是宝玉的老父亲,为了严教儿子,更是打在儿子身上,痛在自己的心上。曹雪芹在创作迎春房里大小丫鬟与厨师柳嫂发生矛盾争吵那一回,不是片面´站在哪一方,而是客观公正,充分反映了各方的意见、理据,各自的愤愤不平和难言苦处。
曹雪芹这个创作特色,体现了他的人性、博爱,大体贴、大悲悯,人人爱我,我爱人人。对于中国人的人性之路来说,《红楼梦》所反映的是“天国之梦”,决不是“地狱之门”。
第四个特色,《红楼梦》书中有诗,诗中有情,充满诗情画意
曹雪芹是文采风流第一人,是一位集诗人、哲人、艺术家和小说家于一身的文化历史名人。 《红楼梦》是文采风流第一书。
《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充满诗情画意的“诗的小说”。曹雪芹不仅爱诗,而且酷爱写诗。写诗的水准很高。他的好友盛赞曹雪芹是个天才诗人。
《红楼梦》的开篇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的结尾诗:
说刭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在曹雪芹的笔下,写人写物写事,写境写景写情,都带有浓郁的诗情画意,读了令人神往,令人鼓舞,令人羡慕,令人信服。而且多次诗歌会,用诗歌反映各种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这是《红楼梦》的一大特色。可是,在西方诗与小说是截然分开的,很少看到互相交流。而中国曹雪芹的《红楼梦》里的诗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将诗融入小说,别具一格地体现美学的素质和魅力。这是曹雪芹的独创。如果没有诗歌,就不可能体现特色,不可能成为极品。
曹雪芹的《红楼梦》,还惜墨如金,不仅写得很细很长,而且不浪费笔墨,绝少闲文赘言。
总之,《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原型文化经典,全世界的奇书,极品,瑰宝,独特而又伟大。 《红楼梦》堪称人生智慧才华的第一精华,体现中华文明,集中华文化之大成,综合儒、释、道的精髓,体现了文史哲的智慧。阅读、研究《红楼梦》就是学习、研究中华文化。
曹雪芹是中国和世界的伟大作家!伟大的文化历史名人!我们仰慕的伟大的文学家!
《红楼梦》是中国对人类的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