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的中文经典课程,我选了许多春秋战国与先秦的史事轶闻,教导学生体认一件很是重要的人生至理: 任何人的一生成形,或悲剧或喜剧,或闹剧或拖棚歹戏------都是由这个人的性格造成,谁也难真正操控!
当年负笈美国念西方舞台剧时,教授一直强调的也是这一点:性格,决定你一生的戏型.哈姆雷特之所以演成最后的悲剧复仇----是他的个性造成的.一生中多少可能改变的转折点迎来,他个性里的元素因子使得他仍旧选择了悲剧的走向----脱离不了这份宿命.
课程最早的第一篇,提及晋世子申生,宁可负冤而死,也不为自己辩解清白,理由似是纯孝:[不能伤父亲的心.若他知道一心害我的是骊姬,他将伤心地不能吃不能睡;小弟弟人事不知也将为此受祸,我不忍也.所以我宁赴死,以结此怨.]-----他甘心为父就死,却仍得不到史评家一个"孝"字的封谥(只给了一个"恭"字),说明他个性里对孝义的愚昧不明,就死,成为一种逃避,且遗其父晋献公生生世世的昏庸骂名-----何来孝之有?
我教至此时,有学生问我:[老师,若是我,我不会甘心引颈就戮,我一定想办法把那个坏女人杀死再说.]-------[那是太子申生的个性造成他的人生悲剧,]我笑着说:[若你是太子申生,这故事可就成了八点档连续剧般精彩刺激了.]
申生是没有想透,还是他个性里的洁癖,让他不愿意去面对这一坎人生的考验?-----我相信后者.
下几堂课要说的故事更突显性格造就事态的可怖性,如赵氏孤儿,如越王勾践复国....我自己边复习着史料,自己都随即产生出相当的心悸怵感.
晋献公九个儿子,九子不同命,在斗争的过程中一一陨殁,只有重耳,那逃离国门流亡十九年的老二活着承继了王位,同时成就了春秋霸业(晋文公) -----我一路上,选了许多晋文公的故事,向学生说明晋文公之所以成功的性格使然,抉择所致!-----这是我这学期教学的最终重点,要学生们学习明了的典范例证!!
这属于单纯的是与非,黑与白,坚持与选择上或许易于懂得,不过实践上有些困难---此时就看人性格里的毅力与坚忍度了.可是复习以下的功课时,我遇到了另一道坎的难度-----超越人性承载力的抉择与牺牲时,我该拿什么来说服今天的青年人懂得那种: 为原则宁受一种普通人无法想像的锥心的苦楚呢?
例子就是赵氏孤儿.
京剧剧目里,赵氏孤儿是我年青时最爱看的一出剧目-----反而现在是年岁愈大愈怕,怕看怕想及那故事里的点点滴滴.那故事的起始,即是赵氏三百余口的冤苦杀戮,漫天血孽!接下来,为一只不知未来造化是龙是虫的初出生婴儿,八位疯狂的志士,硬是破家舍身地逆天改运而行:亲手摔死自己老来方得的宠儿,亲手鞕打死引为知己的义德老友,忍辱十五年背负奸佞骂名茹苦含辛在奸权势力之下呵护着无知孤儿成长的日子,是如何熬煎过来? ───一切一切,只为了一个“义”字当头!
也许,有年岁的成年人能够得万一的心境去体验(我的班上学生群中有一位上八十多的老先生,每堂课风尘仆仆地从西区搭火车来听讲,我更不敢马虎应付.)------但是,那些十几二十几岁的年青孩子----懂吗?他们第一个想到的是:法治呢?人权呢?-----在两者皆没有概念的西元前几百年前的中国历史王朝里(同时的西方更是野蛮且不如),竟有如此高尚的教化,使一些人秉持着什么样的道德原则去行事去生活?
赵氏孤儿还有个名字,就叫"八义图"!台湾早年有三军剧团的设置,每月都要在固定场所演出京剧.其中海光剧团由当家小生刘玉麟先生主排的这出"八义图"是金字招牌.我其时还太小,后来听长辈们告诉我,这出戏演就时,不但全场爆满,且电视台也在侧录.台上名角胡少安演出程婴,他拿着一卷画卷,为舍命救来且已成长的孤儿赵武,讲述他手绘下来的惨绝人寰的故事时,台下观众早已哭得泣不成声,而摄制的记者,也哭得双手把不住摄影机抖">个不停.全">场一个“恸”字锥心.
那时候的人,刚经历了人伦浩劫惨乱,容易懂得数千年前的另一个中国历史上曾发生的人伦浩劫惨乱------可是现在的幸福青年如何感受其恸于万一呢?
又,我告诉他们的意义在那里呢?!
那些人的性格太不平凡,太过高尚,也太执着太坚持.在今天的社会体制之下,在今世人唯利视事的主流价值观泛滥之下,让学生们学得这种极致人性的标准道德观,对他们有益吗?几千年来华人的性格改变很多了么?我们早没有那么明显的是非黑白了吗?我们早学得段誉的凌波微歩,一遇难事则脚底抹油逃之夭夭了么?师长们也以这种处事态度教学美之名为:趋吉避凶,聪明智慧了么?
教学至今,我忽然兴起一股浓浓的,莫名的,寂寞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