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胶囊”里,能看电视、上网,一晚住宿费只需几十块钱。
产生背景:
在经济型酒店价格不“经济”的背景下,一人一舱的胶囊旅馆应运而生,主要针对既想住得舒适也想价格便宜的消费人群。在这里,能睡觉、能看电视、能上网,一晚住宿费也只需几十块钱。
前景评估:
由于胶囊旅馆的市场定位介于经济型酒店和“路边摊”之间,差异化竞争让它深受背包族、打工族、小企业出差人员、低收入群体的青睐。
郑昕炜现在做的事业,也许会开辟一个新蓝海——
他曾是重庆首家胶囊旅馆的老板。在这个旅店,一晚的住宿费不到50元,生意相当火爆。
但在事业最高峰,他却“激流勇退”,把店转让了。2月28日,郑昕炜谈起了他的“野心”。
研发出中国版“胶囊”,售价便宜一半以上
2012年11月1日,郑昕炜和朋友合伙经营的胶囊旅馆开张了。
在这个新型的旅馆里,16个房间是一个个形如太空舱的巨大“胶囊”,每个舱位高1.2米、宽1.2米、长2.2米,除了睡觉,还能上网、看电视。
“11月是旅游淡季,我预计起码3个月后才会有6-7成的入住率。”他坦陈,由于囊中羞涩,当时只能通过一些分类网站进行营销。哪知才到11月14日,旅馆就爆满了,这让他又惊又喜。
但没过多久,这个旅馆便易主了。
“其实我想继续开下去,也想把胶囊旅馆这个事业做大。”郑昕炜犹豫再三,最后把这间人气颇高的旅馆以成本价转让给了一位年轻人。然后,他消失了。
半年的“蛰伏”后,郑昕炜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和他一起亮相的,还有一批国产“胶囊”。
“我花了半年时间,来研究胶囊的本地化生产。”在这期间,他找到一家重庆本地企业生产“胶囊”需要的钢结构,同时又在江浙地区找到一家企业生产“胶囊”的其他部分,“我们自主研发的这种胶囊,除了价格更便宜,还能防水防火。”他说,以前日本的“胶囊”,以上下两个舱为一组,不含税费售价约3.6万元。国产化后,销售价格降至1.5万元,“量大的话,1.1万元一个都可以卖。”
边卖舱边开店,“通吃”产业链
带着中国版“胶囊”,郑昕炜重新回到酒店业。
厚积薄发之后,他的事业以一种惊人的势态迅速在川渝地区铺开——
去年他卖出了近500个舱位,同时在国内开了10间胶囊旅馆,包括重庆7间、郑州1间、成都1间、香港1间,“生意最好的还是重庆解放碑店和观音桥店,入住率超过80%。”
今年,他打算把生意推向全国,“一边要巩固西南片区的市场,一边要争取去一线城市开1-2个直营店、5-10个加盟店,使舱位数量达到2000个。”
扩张速度如此快,资金哪里来?郑昕炜坦言,他再也没有为钱犯过愁。
“只有一开始我开店的资金是自己筹的。”在重庆“一炮而红”后,不仅有其他行业的投资者源源不断和郑昕炜联系,一些同行也希望成为他的合作伙伴。截至目前,他接到了约1000万元的投资,其中600万元已经到位。
看上去,这份事业风生水起,可郑昕炜的野心并不仅限于此。
混搭、超经济型酒店是下一个目标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13亿人次入住经济型酒店。来自中信证券的一份报告称,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客房需求量为180万-216万间,相比目前41万间的存量,仍有广阔的空间。
吴伟曾在一家知名经济型酒店集团担任运营总监。他说,“胶囊旅馆”在国外主要是分布在大城市的繁华路段,使其能享受成熟的周边配套设施,价格却相对便宜,所以能吸引年轻的客人和背包旅游者。但国内“胶囊旅馆”与国外并不完全相同,住宿者中有不少是怀着猎奇的心态。“一定要掌握好定位,一旦不精准,就容易形成错位,也就是低端消费者消费不起,消费力强的消费者不去消费的尴尬局面。”
这个看法和郑昕炜的观点不谋而合。
经过近两年的经营后,郑昕炜发现胶囊旅馆只能单人入住,来一对情侣或一家人就无法接待。这样一来,流失了不少潜在的客人。
“所以,我并不看好单纯发展胶囊旅馆。”郑昕说,他已经开始谋划升级——由胶囊舱位、单人间、双人间混合的超经济型酒店,“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他说,这种酒店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而且房间均价也会控制在每晚90元以下。目前,酒店的设计方案已经成形,选址范围包括了深圳、香港、南京,预计今年5月便会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