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兴起于2013年初。目前的打车软件市场,几乎被“快的”和“嘀嘀”两家瓜分。易观国际发布的报告显示,“快的打车”的市场份额为41.8%,“嘀嘀打车”为39.1%。也就是说,上述两款打车软件,已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市场集中度陡然提高的背后,是大资本的介入。据了解,阿里巴巴和“快的打车”之间的合作始于去年5月,“快的打车”获得了阿里巴巴的天使投资。
腾讯则参与了“嘀嘀打车”B轮和C轮的融资。尤其是2014年1月初的C轮融资,“嘀嘀打车”获得了来自中信产业基金和腾讯等公司共1亿美元的投资。
由此,在打车软件市场,“快的+阿里”、“嘀嘀+腾讯”的竞争格局由此形成。
为了争夺市场,两大IT巨头“狠命烧钱”。近日,获得腾讯投资的“嘀嘀打车”宣布追加2亿元预算“请”全国人民打车;一天后,“快的打车”宣布与支付宝钱包联手,再投5亿元“请”客打车。“嘀嘀打车”的补贴方式是:乘客减10元,每天3单;司机奖10元,每天5单。“快的打车”的补贴方式是:乘客减10元,每天2单;司机奖15元,每天5单。
如今,在两大互联网巨头的“支配”下,两家打车软件公司“争斗”不止。
但问题是:打车APP的盈利模式尚未清晰,阿里、腾讯为何甘愿烧钱?分析人士认为,这背后蕴藏着另一层逻辑:移动支付借力高频标准化的应用,积累的车流、人流和信息流,未来也许可以转化为清晰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