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6日电(记者赵琬微、郭宇靖、王晓洁)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和交通委相关负责人15日在2014年北京市两会上表示,有关部门正在对地铁票价问题全面调研,北京将致力出台一揽子政策,与公共交通票价改革同步配套出台。目前,多个调价方案均在考虑中,政策制定将在持续攀升的客流中寻求新的平衡。
交委负责人称公交地铁财政补贴高于卫生和医疗对纳税人不公平
“北京城市建设发展翻天覆地,但交通拥挤也十分明显。以前一天可以安排4个活动,后来最多安排2个。”北京市政协港澳委员、香港亨达集团主席邓予立说,香港上班族一天的公交成本大约50元,相比之下北京的地铁实在太便宜了。
在北京,每天近千万人次奔波于全市465公里的轨道交通上。目前北京地铁全路网2元的单一票价,不仅低于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更是低于14年前的北京地铁票价。1999年12月,北京地铁票价曾一度调整为3元,在2007年末降至2元。2013年12月,北京市公布《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工作方案》,地铁低票价的政策调整进入公众视野。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李晓松表示,2013年北京道路客运总量达到93.5亿人次,其中轨道交通32.1亿人次,同比增长30.5%。2012年,北京市公共财政中有180亿元用于公交、地铁的补贴,所占比例高于卫生和医疗投入。这对于这座大城市的每一个纳税人来说,都是不够公平的。
调整票价如何应对刚需专家意见五花八门
记者采访发现,在调整票价、票制的探讨中,怎样照顾到高峰期“刚需”人群出行,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北安投资担保公司总经理王华民博士认为,应提高高峰时段票价。即将周一至周五这五个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时段地铁票价统一提到4元。在短期内,通过票价的微调,减少工作日早晚高峰期的出行人数,可以降低拥堵程度,减少上班族的辛劳。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委员认为,不应提高高峰期价格反而应该优惠“刚需”出行人群。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北京市人民政府特约监察员程留恩建议,采取差异化的票价,降低“刚需”出行成本。例如可以统计,如果是每天固定线路从甲地到乙地的,重复15次以上,就认为是上下班的“上班族”,采取奖励的办法进行优惠。
面对五花八门的提议,精细化管理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首都创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冯春勤建议,可以设立“专线票”,优惠工作日往返于居住地和单位之间的人。让财政补贴用在专线票上,而不是游客等临时乘客上,更加合理和有效。
邓予立认为,采取弹性上班制可以发挥社会的自发调节。“在我公司有人8点上班,也有的人9点半上班,更有下午时间才来上班的,下班时间则顺延。这种调整,不仅没有妨碍到公司业务,对员工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好处。”
对此,萧鸣政也十分认可。他认为,北京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可以错时上下班,要求各单位将每天日常工作时段向后顺延一小时,既能避开早晚高峰,也方便广大市民在下班后办事。
正在酝酿“一揽子政策” 暂无时间表
虽然上调价格成为部分业内人士公认的调整方向,但如何兼顾不同群体的诉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尚在研究过程中。15日记者采访到在这一政策制定上最有发言权、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和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委员、主管价格工作的李素芳表示,票价不是单独问题,是综合性的调研。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现正全方位积极研究,抓紧制订方案,包括现在公共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基本情况,乘客、客流、分布、线网等。
李素芳说,未来将致力于一揽子政策,能与公共交通票价改革同步配套出台。这个调研现正在进行,还没有时间表公布。价格政策肯定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开透明程度最高。
作为交通主管部门,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李晓松说,目前确定的调整原则是区分高峰与平峰,短途与长途的票制,有效调整客流分配,让不同需求的人分担出行成本。据了解,目前调价方案尚未最终确定,“仅高峰期调价”“普遍调价”“按里程计价”“有涨有降”等多个方案均在考虑中。
“2007年之前北京轨道交通是114公里,到2013年已达到465公里。这种速度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的,也是国际罕见的,”李晓松说,一方面公众要冷静理智地面对社会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政策的制定者要找到一个制衡点,在持续攀升的客流中寻找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