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江津区塘河镇,新郎骑马娶亲。
重庆频道消息 热闹的唢呐、古朴的花轿、欢乐的人群……1月1日,一对新人趁着新年之际,在江津区塘河镇用“塘河婚俗”举行了他们别样的婚礼。
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的塘河婚俗到底有哪些“名堂”?昨日,记者观摩了婚礼全程,并找到专家了解关于塘河婚俗背后的来龙去脉。
“鸣锣开道,人人让道,吉日良辰,新娘起轿!”媒婆的话音刚落,迎亲队伍锣鼓齐鸣,鞭炮四起,4名轿夫抬着花轿启程了。今年24岁的新郎陈世通,身穿鲜红的“状元服”,胸前佩戴大红花,骑在迎亲马上,一直乐得合不拢嘴。
迎亲队伍一路上“颠轿”、“回马车”、“闹茶”等环节不一而足,惹得乡亲们哄笑一团。
“别以为坐在花轿上很轻松,感觉比走路还累。”这是新娘曾雨对花轿的“坐后感”。老家在渝北区的曾雨告诉记者,起初也考虑过按照西式方法操办婚礼,但听闻新郎家乡“塘河婚俗”在当地很受欢迎,便决定尝试一场既有纪念意义又与众不同的婚礼。
为啥轿子坐起来这样“难受”?“轿夫们是故意的。”江津区塘河婚俗市级传承人谭东方笑着说,轿夫们为了把花轿颠出点“名堂”,走路的步伐十分讲究,一会儿步子左右交叉,一会儿又走起四方步,让坐在花轿中的新娘备受“折腾”。
据《塘河乡志》记载,塘河婚俗始于宋代,兴盛于明代,清朝时期流传到贵州习水、赤水,四川合江等地。塘河婚俗突出“德、礼、情、孝”,共有说媒、做相、开庚、出阁等13项仪程。“想把这13项仪程全做完得要3天3夜。”谭东方说,塘河婚俗礼节繁多而紧凑,现在已简化了其中的许多步骤。
“塘河婚俗包含了《仪礼》、《易经》等中国古代经典文化内蕴。”市民俗文化专家、原市民俗学会会长余云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为了让塘河婚俗顺利传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此前已在塘河古镇拍摄塘河婚俗纪录片,并正在申报国家级“非遗”。
“因地邻川、黔,塘河婚俗代表了这一地区婚俗特色。”余云华说,塘河婚俗是川黔渝地区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应予以保护,不能让它在我们手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