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作为汶川大地震离震中较近的城市,仅5年时间都江堰就发展得这么好。”国庆刚从都江堰坐动车回渝的市民王逸兴奋地说。
如今,重庆作为都江堰最大的客源地之一,去年前往旅游的人次高达115万,是什么吸引着我市游客络绎不绝地前往都江堰?10月11日至13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组织记者团对其进行了探访。
立体交通拉动“候鸟式”旅游
“呜——!”伴随着汽笛声,从重庆开往都江堰的动车抵达了离堆公园站,这里是都江堰城区的中心位置。
站台工作人员介绍,今年8月重庆至都江堰的动车旅游专列开通,最低票价只需112元,3小时左右即可到达,从这里再到青城山景区只需6分钟。而想去成都的游客,只要在此花15元,就能在50分钟内到达。为了方便重庆游客在此度周末,都江堰方面专门在周日安排了两趟回渝的班次。“以往的单一公路交通将结合航空、动车等形成立体交通。”都江堰市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严晓霞说。
“动车开通对都江堰来说意义重大,对旅游来说更是一个新的起点。”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胥晓刚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动车开通解决了飞机费用高、火车时间长的问题,同时是都江堰“候鸟式”旅游的一项拳头设施。所谓“候鸟式”旅游即游客反复性、周期性地前来旅游,这样既打破黄金周人口集中旅游的瓶颈,又解决了景区平时门可罗雀的状况。
王逸告诉记者,以往自驾到都江堰走高速公路不堵车要5小时,而坐火车又必须到成都转站,费用高还耽搁时间,“现在有了动车,重庆游客完全可以把都江堰当成‘后花园’,既快捷又方便。”
深入挖掘文化品牌亮点
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底蕴,都江堰坚持突出“拜水、问道”的旅游核心主题,统筹推进青城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心城区城市旅游、国际山地运动旅游区、田园体验旅游区的四大精品景区规划建设。
胥晓刚介绍,“拜水都江堰”主题坚持以水为魂,同步推进灌县古城、玉垒天府、壹街区三大片区建设,建成水利府、玉垒阁等项目;而为突出“问道青城山”主题,树立了“大青城”景区概念,完成了区域内大熊猫野放中心、疾控中心、青城仙馆等建设工作。“经过规划打造的景区随着开发程度的深入,比以前单一的景点更能获得旅游市场的认可。”
都江堰相关部门针对文化兴旅,深入挖掘“水利文化、道文化、大熊猫文化、财神文化”等文化品牌亮点,推进了灌区文化陈列馆、道源博物馆等一批项目建设。
近两年时间里,都江堰紧盯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目标,全面深入推进旅游产业发展。2012年,都江堰接待游客突破约17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70亿元,较震灾前接近翻番,占总体GDP的30%。
“这样的成绩与环境兴旅分不开。”都江堰市城乡房产管理局局长高成君称,环境是旅游业第一面貌,也是加速过境地城市向目的地城市转型的重要指标。他给出了一组数据,都江堰没有一天PM2.5值超标;都江堰人均寿命高于全国平均寿命5.7岁;全年平均气温15.2℃……
高成君称,如此宜人、宜居的都江堰,房产均价每平方米在4500元左右,“欢迎重庆人到都江堰来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