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益槐畅谈中药产业的国际化
建立标准体系,进行产业化运作,应对国际竞争
2013年9月26日下午,应邀出席2013年南京市科协年会并作特邀报告的新西兰中国科技经济促进会会长、中国科协海智专家高益槐会长,应南京市科协、南京科普作家协会和南京农业大学的邀请来到南京农业大学,与园艺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的专家教授进行了座谈交流。南京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吴震教授,微生物学、中药学专家、生命科学专家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博士生等参加了座谈。
高益槐教授对与会专家们在食药用真菌育种、中药材栽培和产业化思路方面所做的工作非常感兴趣,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十分赞赏。同时,他首先介绍了自己几十年来对食药用真菌研究和产业化生产的情况,并介绍了他回国创业后在农林牧副渔菌等原材料产业化方面探索、实践取得的成绩。随后,参加座谈的专家针对中药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中药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产业国际化发展思路等进行了充分交流。高益槐会长认为,中药材从本质上说是一类天然的“生物药材资源”(bio-medical resource),这一概念,有助于正确引导国外对中药的理解和认知。他谈到,中医和中药在世界医药领域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可,但由于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程度较低,资源配置分散,标准体系缺失,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制约着中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使之很难真正全面走出国门、迈向世界。他还指出,中医对疾病的治疗和防治侧重于从系统生物学角度出发,中药(尤其是复方中药)成分复杂,作用机理亦更为深奥和微妙,这也是中药难以为西方市场认可的原因之一,中医药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应该更加注重中药主成分的提取,开展中药功能物质的鉴定和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以提高中药的认知度。

高益槐会长与前南京农学院院长及恩师雕像合影留念
高益槐会长还建议,近年来全球掀起了“回归自然”的绿色消费热潮,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量有所增加,随着中药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被认可,中药材产业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我国中药科学研究人员和工作者应该抓住机遇,做好中药材标准制定工作,谋求生态发展模式,提高国际市场对中药的认可度,拓宽中药材市场,从而推动中药产业的国际化。会后,高益槐会长一行参观了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真菌试验室。
高益槐会长考察南京白马国家农业园区
2013年9月27日上午,新西兰中国科技经济促进会会长、中国科协海智专家高益槐会长一行来到南京市溧水区白马国家农业园区考察指导。南京市科协学会部、国际部,溧水区科协主席陪同考察。
会上,白马国家农业园区相关领导介绍了白马国家农业园区基本情况、特色和南京市“321人才引进计划”相关要求及政策。随后,高益槐会长简要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安发(福建)生物科技园的发展现状,并高度肯定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他认为,白马国家农业园区开发生态农业项目有很大发展空间,通过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既可增加农民收入,也为都市人群提供了集科研、生产、市场、生态、养生于一体的农业生态产业园。也希望通过对园区的考察,寻找合作空间。
会后,高益槐一行参观了白马的食用菌生产企业、江苏省农科院基地、南京农业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的教学科研基地,并接受了电视台记者的现场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