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是一直期盼着的----因为第一季的好声音节目,给了我太多的惊喜与感动.可是日昨我看完第二季的四位导师评选之后,竟有相当的失落感:是我老了过时了吗?怎么这一季的歌,没有能教我惊喜与感动呢?尤其台湾的哈林庾澄庆任导师的那一组学员们唱的歌,支支都被所谓的嘻哈rap给凌迟得鲜血淋离,我找不到主弦律听不出共鸣回应不出感动!一首张学友招牌的吻别,被唱得欢楽疯狂,还有些歇斯底里-----是这一代的年青人都这么看待痛苦分别前的最后一次留念吗?歌曲一定要这样唱才是主流才是新潮吗?两代人对感情有那么大的差别诠释吗?------还是,我真的是过时了!
我的一生里一直伴随着应时的流行音乐耍玩成长----应该说是从襁褓开始.妈妈爱哼歌,她从年青起就嗓音甜美高亮,早年就在群友中得到"小周璇"的雅号,我从婴儿起就在她柔柔甜甜的歌声中沉睡,畅美得不知是睡是醒,迷恋地不肯睁眼.所以,"莫名其妙"地会许多二三十年代的老歌,如周璇的,白光的吴莺音的李丽华的李香兰的.....,有一回和台湾的电视资深明星张冰玉聊天时谈到,她竟是早年在伪满时代得过国语歌曲比赛第一名;我俩一开心比起老歌猜谜.她年龄大我许多,最后在一曲周璇的"燕燕于飞"上输给了我---应该归功于妈妈多少年襁褓睡眠中的唱功所致吧.
对歌唱音乐,我的启蒙太早太早.
再大了,邓丽君的凤飞飞的紫薇的青山的婉曲的费玉清的....几乎没一首不会不熟.在台北联合报任职时,逢年过节跟着艺人去养老院慰问表演,我的客串竟成了压轴----老先生老太太指名要听我唱的老歌,气坏王慧莲等那些专业歌星.
我一直融在那个气场中跟着自自然然地成长----唯一缺的一块是曾红极一时的台湾校园歌曲,因为那几年,我负笈美国念书,去听英文歌了.直到回国后从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急起直追地赶上潮流------我绝不相信流行歌曲的旋律会把我抛弃,或是怀疑自己会被流行音乐所踢走!我整个人生的组成,都有一部分是时代歌曲所铸浇灌融而成的.
这种感觉即使我钻研京剧昆曲旋律时也没有产生任何冲突!
这种自信,一直到自己看了好声音第一季时,更没有改变不说,还沾沾自喜地结论著:[看,我到这个年岁了,还迷上好些出炉的年青歌手,如平安,李代沫,张赫哲,金池,王韵壹,张玮,梁博.....还有好多新歌,也教我感动喜欢,证明自己的心态,还是一汪活水,没有死寂!不简单!]老公还把这些人的许多好歌制成碟片,随时方便听赏,日子仍充满新时代的篇章旋律,美得很!
我确定了:一首成熟的好歌,有绝对的独特性,只有一种唱法是最合适的.这是一种尊重也是高点共鸣!
才几个月吧,这第二季的音乐歌曲,竟教我怔住了,吓到了觉着无趣了.-------导师的影响很大呀:第一季的刘欢杨坤那英及第二季的汪峰都可(汪峰也很强调摇滚,但他训练的学员即使摇滚,仍有相当醇厚的情韵蕴诸于内;可是一到了哈林,一首张学友的秋意浓(也叫"李香兰",)是一首好听至极的歌,他也改动了,我先强忍住不满依然观察,到再一首吻别出场,改得完全不见原样------我很想对哈林说:[你干脆自创一首新曲吧,何必去屈杀好歌,破坏了所有情韵?太残忍了!],最主要的,这些蹦跳发颠的所谓音乐中,我感受不到了音乐!
我看得出那英在皱眉隐忍,汪峰在不吭声地质疑,阿妹在小心翼翼地措词,我更相信,不是哈林的旨意,那学员们一副副好嗓子不会用这种方式唱歌,他们只能听命!-----路走成这种道样,真是无可奈何!
第一季的好声音,我强烈地推荐给此间好朋友及台北的严苛名嘴们,骄傲且神气地对他们说:[大陆的人才多吧!他们不但承接弥补上了曾经断层的中国流行音乐旋律曲风,同时从我们成长经历的那一段基础中跳跃了出来,成就了一个新时代的曲风,更感人好听且深入.]
但是第二季,我说不出这样的话!是哈林玩过了头?还是我落大了伍?我始终坚信,音乐要好听,要悦耳,要有迷醉人的魅力.过度地扯着嗓子发出怪声的嘶吼,有时候,很令人不舒服的.即使他在导师的位置上,也有可能犯错的时候,谁能说句专业的话点醒一下这现象?这么好的一个音乐节目,这么多好声音的歌手在这里接受指引,有时代的责任于其中,莫等闲视之.
我宁可是自己落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