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奥克兰台湾电影节开幕在即,作為一个影迷,认识台湾电影也是近三十年的事。
以前在中国大陆看不到台湾电影,一九八零年我人在香港,恰逢台湾影片《皇天后土》上映,又闻是文革题材,便跃跃欲睹。岂料该片只公映一日便落了画,在旺角一间影院门外,我对着秦祥林、胡慧中的海报,失望而茫然,怔怔站立良久。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想看臺湾电影未能如愿。
《皇天后土》的录影带,是到了斐济后从台湾朋友处借得的,记得边看边落泪,秦祥林悲戚无助的眼神,令人忆起许多往事。《皇天后土》虽属爱国政宣电影,但其中难见官方意旨斧凿之痕,在一个文革亲歷者看来,这部电影还算是成功的。
初识台湾电影,即由《皇天后土》而始。
六十年代台湾流行健康写实电影与武打片,李翰祥导演的《西施》和胡金銓的《龙门客栈》,都是在九十年代重温的旧影了。
之后在诸岛漂泊中,又看了学生电影《小城故事》,新浪潮电影《看海的日子》《金大班最后一夜》。
个人对台湾的印象,是通过银幕上悲喜人生故事的演绎而得来的,只觉得如宝岛天气有著一种又热又软的人情味。
台湾电影在千禧年出了一部李安的《卧虎藏龙》,八年后又有钮承泽的《艋舺》,《艋舺》外景在臺北万华拍摄,年前游台还专程到剥皮寮,见到保留完好的内景,黑道大佬聚餐的客厅里还供着关帝,雕花桌椅间恍若仍见热血少年身影。因為看过电影,如今身处现场,虽是初见,却似曾相识,犹如旧地重游。
到了《海角七号》问世再至《哪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及《赛德克‧巴莱》,我觉得台湾电影已有成熟独特之风格,在国际电影艺术中有了立足之地。我也因為看了许多的台湾电影,又少了许多看欧美西片语言文字的障碍,逐渐喜欢上了台湾电影。
电影乃现代生活最具感染力之视听娱乐產品,有独特表达形式,集摄影、色彩、音乐、美术、文学、哲学、戏剧之大成。欣赏一部好电影如同歷经一场精神与情感之洗礼,既荡涤人心净化灵魂也励志向上。
奥克兰各区影院毋论大小,声光效果均属上乘,且座位舒适,观眾也不显拥挤,正是观赏电影之最佳去处,只是所映概為西片,近年本地影院开发华语电影市场,引进大陆片与港片,惜鲜见台湾电影。
本地台商会自二零一一年起举办的「奥克兰台湾电影节」,迄今已三届,以每届不同之主题,引进台湾电影精品,恰正填补此一令人遗憾的真空,并能一解侨胞异乡娱情之渴,兼得中西文化交流之功。
冀望即将上映的《八二三炮战》、《一八九五》以及《志气》等台湾电影,能為我们带来一次美的巡礼。
以「志气」為主题的第三届台湾电影节将在本周五於奥克兰揭幕,谨以此文致贺并预祝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