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产值1亿元、利润1000万元的订单摆在面前,你接吗?
“我不接!”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水泵厂)董事长陈晴说,做1亿元活儿挣1000万元,这种事很多企业都会做;而水泵厂想做的是,2000万产值的活儿,利润要有1000万。
2012年,重庆水泵厂的产值不足10亿元。这种规模,在全市装备制造行业里并排不上号。即便如此,重庆水泵厂的员工们仍很固执:不做无效益的规模,拒绝毛利率40%以下的活儿。
陈晴的底气来自三方面——核心业务独家经营、不输于民企的激励机制、让跨国公司羡慕的创新团队。
独家经营:
保证高额利润
在轧钢的过程中,钢板的表面会迅速形成又硬又脆的氧化层,俗称“鳞”。如果不除“鳞”,就会影响钢材质量。因此,钢厂在生产过程中要迅速用高压水冲刷“鳞”。
高压水的压力有多大?“现在最大的,已达到每平方米300多公斤,这相当于在3000多米深海底部的压力。”陈晴说,整个除“鳞”系统,从设计到交付使用,国内只有重庆水泵厂一家能做。
“在这个领域,不论谁中标,都会找我们。”陈晴说,独家经营是高利润的源泉。
前不久,重庆水泵厂为全球排名前三的钢铁企业——韩国浦项制铁提供了整套除“鳞”系统。这也是浦项制铁第一次使用中国的除“鳞”系统,之前他们一直用的是日本设备。
事实上,重庆水泵厂独家经营的,还有海洋石油开采和矿石远程输送等需要的压力泵。海洋石油开采所需的压力泵,国外名牌产品要80万美金/台,只能用3个月;重庆水泵厂的产品每台售价100多万元人民币,且一年都不用维修。重庆水泵厂的产品一问世,国内就基本没有再进口的了。
激励机制:
快速形成研发能力
重庆水泵厂今年已62岁了。在过去的62年里,重庆水泵厂从未出现过亏损,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在计划经济年代,重庆水泵厂一直过着小富即安的日子。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曾占据重庆水泵厂销售收入80%的军品业务突然归零,全国水泵行业又迅速集结了几百家规模以上企业,小富即安的日子一去不返。
1995年陈晴担任厂长时,企业产值不过3000多万元。最苦的几个月,企业账上总共只有2万元。“我当时就想,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技术创新。”陈晴明白,对于重庆水泵来说,最关键的资源不是硬件,不是资金,而是人才。
要激励创新,需要分配激励机制作保障。
陈晴先后实施了技术岗位科员制、基础研究项目制等改革。“工厂提出研究课题,员工也可提研究课题。只要通过评审,就列入当年的研究项目。按预期完成课题的,课题组就能得到5万、8万、10万、20万的奖励。有本事1年做10个10万的课题,你就能拿100万。”陈晴说。
基础研究项目制改革搞了两三年后,水泵厂就快速产生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系列产品,把国内同行甩在了身后。
此外,重庆水泵厂还制定了专利奖励机制。2005年开始,厂里提出,只要申报成功的专利应用到产品中,厂里就会根据产品产生的利润按一定百分比给发明人提成。
“你的专利挣不到钱,你也得不到。挣钱少,你得到的也少。”陈晴说,“这就要求研发人员主动去对接市场,向客户介绍优点和竞争力,得到用户认可。”
陈晴以前有一个技术搭档叫老杨,两人联合申报专利时,老杨是专利执笔人,“那时候老杨很拼命,曾经连续38小时在现场调试设备,困了就倒在车间地板上睡会儿。后来他得肝病去世了,但他的专利现在还用在产品中,还在产生利润。”陈晴说,直到现在,老杨的家属每年都能来厂里领一笔钱,就是他的专利提成。
如今,重庆水泵厂每年从专利产品中获得的利润超过千万元,拥有各类专利技术近百项,还创出多项业界第一。
创新团队:通用电气垂涎三尺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重庆水泵厂就从单一的泵生产厂,变身为拥有整体工艺设计、制作、装配、安装、调试的系统集成商。在水泵厂每年的销售收入中,有50%以上是当期接到订单、开发设计、生产、交付客户并获取利润的。
这种快速反应能力,让GE(美国通用电气)和联合技术这样的国际巨头也望尘莫及。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GE和联合技术就向水泵厂抛出了“橄榄枝”,希望建立合资公司。但这都被陈晴婉言谢绝了。
联合技术年销售收入数百亿美元,大名鼎鼎的“黑鹰”直升机就是该公司旗下产品。它怎会看上销售收入不足10亿元人民币的重庆水泵厂?
“我的判断是,他们是想要重庆水泵厂的团队。他们很难形成这样一个快速开发、快速应对市场的团队。”陈晴说。
前不久,陈晴跟随市长黄奇帆到美国考察,拜访联合技术公司总部。
联合技术公司高层再次提到想与水泵厂合资。“黄市长说,你把你的‘黑鹰’直升机拿到重庆来生产,我就同意重庆水泵厂与你们合作——事实上,联合技术办不到的。”陈晴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