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中国城 网讯 英文先驱报调查发现,部分在新西兰海域捕捞到的水产品被送到中国进行初级加工,再运回新西兰市场销售,行程近2万公里。
三家本地的渔业公司Independent、Sanford和Sealord都从事类似的业务。渔获被捕捞上岸后,要横跨半个地球两次之后,再回到新西兰市场以本地产品的身份销售。
Independent渔业公司总经理马克•阿里森(Mark Allison)表示,部分鱿鱼、南蓝鳕鱼捕捞后,会被送到该公司在中国的分厂做掏内脏和去皮等处理,然后空运回新西兰包装。他表示,这样的流程让该公司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力。之所以把部分业务放在中国,是因为本地加工的成本实在太高。
Sealord公司公共事务经理阿里森•斯佳科拉(Alison Sykora)介绍称,该公司的政策是所有供应本地市场的渔产品都应在本地进行加工处理。但深海的海鲂鱼片和两款hoki产品会在中国完成部分加工程序,这部分产品只占公司销售额的不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