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电视、报章、网站报导,香港政府计划用83亿港元扩建三个垃圾堆填区,受影响居民羣起反对。
香港人每人每天製造垃圾1.36公斤。2010年香港人口已超过七百万,就是说,香港每天垃圾有接近一千万公斤!!香港现用的三个垃圾堆填区餘下祇有两至六年的寿命,扩建工程需时最少两年,问题不能迅速解决,将演变成香港的大灾难!
垃圾堆填区虽然不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佳办法,堆填区不但恶臭,且浪费有用土地,但,目前仍然是最多政府採用的方法!一些香港人承认,问题已急在燃眉,扩建堆填区是最快的解决办法,希望大家容忍、体谅。但,香港寸金尺土,堆填区邻近民居,发出的臭味,实在对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这些年来,香港政府有否想过其他的解决办法?据报导,香港政府曾考虑过兴建垃圾焚化炉,但,建焚化炉不单费用昂贵,而且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对环境构成很大问题。香港地少人多,焚化炉若接近民居,对附近居民有必定的影响,若远离民居则需要花费大量能源运送。
「民以食為天」中国人最喜欢讲究饮食,每家每天都製造大量厨餘。资料显示,厨餘体积、重量通常佔垃圾的45%甚至一半。厨餘是垃圾中最难处理的废物,放进垃圾桶,送到堆填区,会发出比二氧化碳糟糕二十多倍的臭气--甲烷,也会产生污染地下水的臭水,虽然,今日的垃圾堆填区都有塑胶布封底,臭水可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但仍会浪费不少能源。要把厨餘回收?香港人大多住在多层大厦,需要精密的策划、大量的人手及快速、有效的处理,否则,将引至到处臭气薰天!要办到,实在不容易!香港一真没有推行!
香港政府也曾考虑过以收垃圾费為动力,策动居民减少垃圾及把垃圾分类、回收。但,徵收垃圾费会影响民生,餐饮业更会受累,如今经济不景气仍然存在,香港政府不敢轻举妄动!
民怨沸腾,事在燃眉,郤苦无良策,也替香港政府感到為难!
垃圾问题是全世界政府都感到头痛的问题,所有政府都搞尽脑汁,想尽办法去解决。有人的地方便一定有垃圾,祇是多少而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新西兰虽然地广人稀,政府也不能轻视这问题,未雨筹谋,已及早準备对策。
根据怀德格里市2004年对家居垃圾的分析:其中
纸张、卡纸佔14%,塑胶佔 14%,玻璃佔 2%,厨餘佔48%,卫生用品和尿布佔 14%,木料佔 2%,布料佔3%,有害废物佔 1%,其他佔2%。
从以上的数字看到,其中可循环再造的废物约佔25%或以上,可变成有用堆肥的厨餘佔48%。如果人人尽力帮忙把垃圾分类,把废物变回有用资源,需要送往堆填区的垃圾将减少超过三份之二,堆填区的寿命便可以延长超过三倍!
2012年6月,奥克兰市政厅已通过於2015年改变现时垃圾收集的方法,从市政厅网站:
http://www.aucklandcouncil.govt.nz/EN/environmentwaste/rubbishrecycling/wastemanagementandminimisationplan/Documents/aucklandwasteplansummary-chinese.pdf资料所得,从2015年开始奥市居民要把垃圾分成三类:
一、送往堆填区的一般,不可回收的垃圾,
二、可循环再造,如纸张、金属罐、塑胶瓶等垃圾,
三、有机垃圾,如厨餘,甚至花园内的草碎,树叶等。
以上三种垃圾需分别放入三种不同颜色盖的垃圾桶,第一、二种,不会发臭,每两星期收集一次,第三种则每星期都会收集。為推动大家尽力减少垃圾,及「用者自付」的较合理收费方式,政府将实施按次收费的办法。居民每次把垃圾桶送到路边让垃圾车把垃圾带走,都要付费,垃圾车每次抬起垃圾桶倒垃圾时,电动手臂便会用电脑记录垃圾桶出现的次数,垃圾桶未满,不需要送到路边找垃圾车帮忙,便不用付费,市政厅日后便按纪录的次数收费。
三种垃圾桶有不同尺码,可供居民选择,当然,尺码越大,收费也越贵。总而言之,是垃圾越多,付费越多;垃圾越少,付费越少。
对於有害废物,政府将设「能源回收体制」处理。
政府仍然提供每年一次收取大件无机废物的服务,為取得更高回收效果,将会到居民家中收取,居民不需把废物放在路边。
欲知详情,请溜览以上市政厅网站。
如何去处理家中的有机废物,减少垃圾?如何為自已钱包,為环境尽力?两星期后的「华人环保教育信託基金」专栏将与大家分享,请大家留意。
摘自:新西兰联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