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去参加朗诵诗社的起因很不寻常,竟然是高中暑假看台湾歌仔戏引出的兴头----剧中男主角(常似楚留香人物),羽扇纶巾风流倜傥,口中经常吟哦着佳诗名句(用的可是闽南语---后来知道,竟也只有这种地方方言,更能带出吟咏的情味,正宗北京话,就干净得不缠绵了)!-----真是好听.于是才有在大学去参加朗诵比赛同时还参加了诗社去玩诗歌吟咏的由头.
这段日子记忆最深的,是台湾多年举办端午的世界诗人节大会.我们几所大专院校的朗诵诗社,把诗歌朗诵整得如同大型舞台剧:灯光布景舞台服装....美仑美焕,艳丽得很.有些东南亚国家诗歌手看得呆了,欧洲级诗人也以英语朗诵莎翁名诗句,那时,虽然听不懂,但是情境之下,忍不住落泪.
华夏端午的小剧场,我也写了一小段请节,叫饰演屈原的演员,以吟咏诗歌的方式抒发悲情;另外俩位渔夫与俩位渔妇共同形成一个朗诵团队,分重吟,轻重吟,与合吟叠吟,带出屈原离骚中"卜居"一小折的氛围,显示出屈原心中的苦!层层加深加重,最后逼得自己走向死亡.
我常说,浑人心中没有苦---或者说,他们对苦过于迟钝,所以受伤受疼不多;最易受苦受折难的是聪明颖悟之人(日后我会述及中国历史上最苦的女人,当属蔡文姬的原因所在),屈原有大才,可惜他的大才配予的,是极度的狭窄的政治洁癖!他太忠贞,所以不能忍受丁点的妥协与摇摆,他的全心精神,就是以身殉道殉国殉主!最令人悲叹的,就是他性格中的敏锐与极度的纤细.而这个人,他偏偏生不逢时:一个孱弱分崩的六国与强权军武的秦国对峙,他处在最近秦国的楚国,再加上他的楚怀王优柔寡断,受秦之欺骗而命丧客秦;继任的楚顷襄王更是亲小人远忠贤,不但不听屈原的恳恳言劝,反而把他贬到南蛮远方.再遇到隐者渔夫的嘲讽:[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冠;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他明白了,天地虽大,他居然走到与全国全世界全天地的对立面,情势如晦,他已然没有容身之地了.除了眼前的汩罗江,他只能用那淹淹江水来洗濯他的苦,与他不容于世的忠贞与无人能懂的悲愤!
屈原的死,或许也是一种解脱;但却是为两千多年后的我们,显示出,曾经那个年代,有过从来历史中没有过的洁白忠贞,最悲苦的灵魂.我们曾经有过-- --或说中国历史中,有过忠贞的最高层级与典范.
以后的史籍,再没有这般忠贞的高点与境界,甚而其下的,只余妥协与浑人浑事!!
事实上,现在的环境,都不适合去提及屈原,或讨论屈原,甚至去演出屈原.好在懂得的人不多,不会伤了太多人的心.但是,在异乡他域遇着咱华夏的端午传统节庆时,边吃粽子包香包,总该念及这端午的缘由何来呀?了解一个大概,让老纽一边咬着香粽子,一边玩赏着香包时,他能在听你讲述端午缘由时,或会产生一种特别的中华文化的冲击与感动.
在华夏协会排着剧,大家挺用心的,一上来,就能扩开嗓子喊出一些苍凉,(也许是我剧本写得太好了,哈哈),这里的青少年(加中年),少有中华古典的情怀,也许不甚明了屈原的深度,但是经讲解后,仍怀着崇慕的心情进入屈原的故事里,虽然那是两千多年前的价值观造成的悲剧形成,与主人翁屈原的际遇和取舍,也不是演员们所能真正认同的,不过,这一刻,他们很宽和地"穿越"到汩罗江边,去尽可能地感受一下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诗人,最忠贞高洁的人臣,跳下汩罗江时,那一刹间的恸!
"卜居":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斧雷鸣谗人高涨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你觉得熟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