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可能是迄今为止海内外华人引用得最多的一句话,即使在奥克兰的中餐馆里,也经常见到这几个字的壁饰。许多人每遇大事,这几个字就第一时间弹出来,因为它早已成为睁一眼闭一眼,不吃眼前亏,明哲保身的座右铭。况原创者郑板桥虽是十八世纪的前清古人,却是个名声很大的书画家,既然他都「糊涂」,我等的「糊涂」就算不得什么了。
《清史》本传称板桥「日放言高谈,臧否人物,以是得狂名」,这仅是其中形骸放浪的一面,他在「淮安舟中寄舍弟墨」中,曾向弟弟披露心声,先自诫「年老身孤,当慎口过」,继之表白「以为人可爱,而我亦可爱矣」这就是郑板桥温柔敦厚的另一面。
郑板桥未仕前曾居苏州城东桃花巷,在巷中东端开一画寓读画,其时巷西住着以画梅著称的吕子敬,自称所画梅花「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 ,而板桥则只画兰竹,偶尔写些花羽鳞介及山水,惟独不见他画过梅花。
一位由京城致仕回苏州养老的吏部尚书上门求画,以五十两纹银高价请板桥画梅,但板桥谓己所画梅仅值五两,巷西吕子敬画的梅花才值五十两,遂荐他至吕处,任凭吕子敬赚了那白花花的五十两纹银去。
郑板桥自姑苏迁居扬州之夕,吕子敬前来送行,板桥即席挥就一幅梅花相赠,那张梅花画出了「触目横斜千万树,赏心只有三五朵」的独特意境,吕子敬恍然大悟,郑板桥之所以不画梅花,只为了给他家留口饭吃。
由此可见郑板桥心细如发,洞察世情,一点也不糊涂!或有人笑他能画而不画是「糊涂」,但这种「糊涂」是为别人留一条活路的利他,所以才属「难得」!
这就是「难得糊涂」的境界。
郑板桥的「糊涂」首先是用在所谓「吃亏」之时,透过一些常人极之计较的名利得失,他把这些得失视为「吃亏是福」,以世俗眼光看上去这是「糊涂」,他却视为「难得」。
理解「难得糊涂」四字,切不可离开四字下面那一行款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要理解这一段话,还真须要丰富的生活实践与经验,若果要在自己的人生中体察这一段话,当离不开人格与节操。尤其是适逢功利当道,人心纷华且纠结扭曲,何为「聪明」?何为「糊涂」?何为「放一着,退一步」?就更须要通过探讨这位画家的生平、言论与作品,加深理解郑大师的真意与本来用心了,切不可人云亦云滥用甚至误用「难得糊涂」四字。
世间之事,若涉及大是大非与根本原则,总有面对与逃避这两种选择,因了自身的个性、血气、学养与人格的异同,每个人都会有也可以有自己的抉择,你可以浑噩,可以佯装看不见,甚至可以吮趾舐腚,但请不要用「难得糊涂」来作搪塞,选择逃避、屈从是你的事,但这绝不是「难得糊涂」,「糊涂」是真,但一点也不「难得」。
老蛙今如先生在《与图牧山》中所言「行年六十向外,夕阳虽好,已近黄昏,又何必苦苦挣扎,而为逆天之举,飘然归去,老我田园」,在奥克兰闭关数载,潜心读书写作,久享幽澹之趣,借用先生的文字来形容,就是良朋雅客或偶莅或忽临,待之以苦茗嘉酿,对坐长谈,兴趣弥永,至暮色四合或夜阑人静方散,及门一揖,就此而别,不作酬应场中一句俗语,真爽快也!此乃鄙愿,绝非狂狷,大概可算是糊涂之中的糊涂也,难得!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