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欢庆蛇年》(二)
写在屋仑华侨会所举办的2013《新春花市同乐日》之前
新西兰太平洋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和志耘
由屋仑华侨会所举办的一年一度的新春花市同乐日将于2013年2月2日(星期六)上午9:30到下午4点假ASB Showground 隆重举行。这次的合作伙伴为新西兰华人电视台-TV33。 届时将有200多个包括食品,干货,年货,文化,艺术摊位共大家参观,购买和大量的停车位供大家使用。这个活动是免费对华人朋友们开放的。
除有丰富多彩的本地节目外,今年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和新西兰七彩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特别邀请了远道而来的浙江绍兴莲花落剧团参加新春同乐日的活动。中国的民间艺术家们将为奥克兰的华人,华侨朋友们奉献传统的, 喜闻乐见的浙江绍兴地方曲艺具种莲落,演出剧目有《梁山泊与祝英台》,《杭州美景》、《萝卜裤》、《兄妹拜堂》, 越剧:《何文秀》、以及民歌演唱,中国民乐合奏等精彩节目。
奥克兰的华人,有很多来自上海,江浙一带,对莲花落剧种并不陌生。这也是第一次莲花落演出团来新西兰进行友好访问演出。江浙的老乡们可以一饱眼福。为传承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剧种,中国曲艺家协会,新西兰七彩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奥克兰大学孔子学院,新西兰绍兴同乡会将于2月1日上午10点-12点在奥克兰大学OGGB5/260-051教室(地址:Level 0, OGGB Building, University of Auckland, 12 Grafton Road, Auckland)举行绍兴莲花落表演讲座, 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参加, 座位有限,请提前报名(联系人:Derek 王先生 09-2811802 0211946666,
welcome@nzljgroup.com, 和志耘,09-6302595,
jimhe@xtra.co.nz)。2月1日晚, 新西兰绍兴同乡会在519俱,乐部举行欢迎代表团联欢晚宴. 艺术家们将现场表演莲花落,越剧,民歌,民乐节目。
绍兴莲花落简介
莲花落,亦称莲花乐、莲花闹,是绍兴地方的一种曲艺。因演唱中间有“哩哩莲花落”之类的帮唱过门,故名。或说由唐时“散花乐”变为“莲花乐”再变为“莲花落”。因其演唱生动活泼,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实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莲花落为群众喜闻乐见。
来历溯源
莲花落曲艺渊源,据有关资料记载,宋元时期已经流行,佛典《续传灯录》第23《俞道婆
绍兴莲花落表演1
》载:"一日闻丐唱《莲花乐》云:'不因柳毅传书信,何因得到洞庭源。'忽大悟。"可见最初是丐者卖艺所演唱。绍兴莲花落相传始于清光绪年间,时有"下三府"(今杭、嘉、湖一带)绰号"长手指甲"之张姓艺人来绍兴卖唱,并收徒定居于绍兴。先后收上虞松厦沈阿发、绍兴坡塘唐茂盛为徒。其时,唱词信口编造,无固定内容,演唱亦无固定基调。
民国初,唐茂盛受越剧呤嗄调及宣卷调之影响,开始采用接调方法,创造出一套基本唱腔。其演出形式亦由沿街卖唱而改为登台演出。后逐渐形成有故事情节的段子,称为"节诗"。据传,节诗只有18只半,第一节诗的唱辞各用一韵,共有18个半韵。节诗如《娘家节诗》、《长婆节诗》、《分家节诗》、《箍桶节诗》等,内容多取材于民间生活,故事主人公多为农夫农妇或手工业者,一个节诗叙述一个情节较为简单的故事,具有滑稽、夸张、讥讽、幽默的特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继而开始说唱长篇,仍以民间轶事、传说为题材,如《闹稽山》、《马家抢亲》、《天送子》等,后借鉴和吸收戏剧及其他唱说文艺本子,如《何文秀》、《百花台》、《顾鼎臣》、《游龙传》、《龙灯传》、
绍兴莲花落表演2
《珍珠塔》、《后游庵》等。
近年来,绍兴莲花落表演、唱腔及音乐,皆有较大发展,在伴奏上有时加用琵琶、扬琴、二胡、笛子等乐器,还根据剧情需要,穿插演唱绍剧、越剧及部分民歌小调,并开始进行男双档演出的尝试,除发挥原说唱特点外,还增加表演部分。其书目日益丰富,由绍剧改编的《血泪荡》录音,已为浙江人民广播电台保留节目。由《娘家节诗》整理改编的《回娘家》,1982年由胡兆海在全国曲艺(南方片)会演中演出,并获创作、音乐、演出三个一等奖。后又选为全国优秀曲目之一,参加文化部组织的演出团,到内蒙古、新疆、青海等12省、市、自治区巡回演出。1985年以来,绍兴市连续举办3次全省绍兴莲花落调演,全市现有莲花落专业演员30余人,业余演员50余人。
艺术特色
绍兴莲花落一般以三人一组演出。前期唱调为哩工尺,后期为基本调。哩工尺以唱说者一人主唱,另二人帮唱,其中一人以板、鼓击节,均为徒歌清唱,无丝弦伴奏,按板式分为一板一眼的平板及有板无眼的走板。
20年代中期,绍兴莲花落开始以四胡伴奏,一改原来徒歌清唱、人声帮接的形式,逐步形成传承至今的基本调。其唱说形式为,唱说者一人手执三敲板、纸扇,桌置醒木。伴奏为敲板一人,四胡一人,或加置琵琶一人,以琵琶随托平板部分的演唱。现在绍兴莲花落唱腔已有较大发展,除演唱基本调外,时有穿插演唱绍剧、越剧和民歌小调等,并开始尝试男女双档演出,除说唱外,还增加表演。
表演方式
浙江主要曲种之一。流行于绍兴、宁波、杭州地区。相传起源于明末
绍兴莲花落表演3
清初。当时的演唱者多化装为乞丐,沿街说唱一些宣扬神道、劝人为善的曲词。
一般由二人组成一档,一人主唱,持串起铜钱的竹板敲击两臂、肚、胸、两腿以为节拍,另一人帮腔接调。后来,逐渐发展成为说唱新闻,有说、有唱、有表演,改用三翘板击节,另有四胡伴奏。
由于唱腔流畅、婉转动听,善于叙事,也宜抒情,生动风趣,通俗易懂,特别为农民群众所喜爱,成为农闲时的一种文艺活动。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职业艺人。
流传的曲目有《珍珠塔》、《何文秀》、《闹稽山》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绍兴莲花落在音乐唱腔上有所改革和发展,增加了琵琶、阮、扬琴、二胡等乐器伴奏,并新编了不少曲目,如《血泪荡》、《夜抢李秀英》、《徐文长三气窦太师》等。
传承意义
绍兴莲花落艺人多因个人爱好由别业转入,并无严格的师承关系。
绍兴莲花落表演4
后来出现了专业演员,倪齐全、潘家富和翁仁康均是有代表性的当代传人。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绍兴莲花落的前景也不容乐观,特别是近几年,演出市场逐渐萎缩,观众大量流失。出现这种局面,原因众多,但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文艺样式空前发展,演出市场竞争激烈,莲花落这一民间说唱艺术难敌对手,二是本曲种演出形式单一,演唱曲目陈旧,适应不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当然还有演唱队伍老化,尖子演员青黄不接等原因。面对这一现状,绍兴莲花落若再不改革创新,也存在着被淘汰的可能。当前,绍兴莲花落的发展面临着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问题,进一步保护与发展这种艺术已成为一个艰巨的任务。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剧目介绍
《救爹》(绍兴莲花落) 由绍兴县文化馆于2001年首演。
该作品是一曲大力弘扬社会新风,宣扬新时期干群鱼水之情的颂歌,是对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写照,在当前具有十分现实的教育意义。
该作品在2001年浙江省曲艺新作大赛中获得创作一等奖;同年获得文化部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曲艺类金奖第一名;2002年由中央电视台《南腔北调》栏目录播,并被列为向党的十六大献礼节目,进京参加由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群星奖”优秀节目展演,得到了中央和国家部、委有关领导以及首都人民的好评。
这次活动得到了众多商家和媒体的热情赞助。他们是ANZ银行,Multi-media 音响公司SKYCITY,BMW车行,新西兰七彩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新西兰太平洋文化艺术交流中心,Easy Call, 新西兰国泰航空公司,华人人头税历史遗产信托委员会,,Asia Works, KVB 昆仑国际, Fresher Foods Limited, 卢高律师行,Glacier Investments, Diamond Takeways, Fresh Direct, Noodle Canteen, Thomas Doo Trust, Jack Lum Florist Quality, Fresh Direct,少年儿童画班,中文一簇,华页,东方周刊,云朵网,天维网站,中国城网站, 33心心网,在此,向各位商家表示万分感谢。并祝他们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日进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