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某化工厂发生“大火”。
紧急转运“伤员”。
移动医院内,医护人员正在为“重伤员”做手术。
重庆频道消息 轰隆隆,轰隆隆……1月17日上午10点08分,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传来,江北区复盛发生“地震”。震区中的房屋持续摇晃,一时间,飞石乱溅、硝烟四起。这不是拍电影,这是代号为“生命守卫2013”的我市大型卫生应急综合演练现场。此次演练耗时1小时,展示了重庆卫生应急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和最新装备成果。
A 卫星通信指挥救援
“江北区发生重大地震灾害,造成大量群众伤亡,请求支援!”第一时间,市卫生局接到了地震报告,立即启动了一级预警。
警笛鸣响,交巡警和消防官兵首先赶到现场。交巡警迅速对现场进行管控。消防官兵扑灭大火后,在地震受损区域进行搜救,用多种生命探测仪进行地毯式搜索,寻找伤员。
此时,市急救中心卫生应急先遣队赶到现场,他们迅速搭起了临时医疗点,设立轻伤、中伤、重伤和清创区,将陆续送来的伤员进行检伤分类。市卫生局副局长方明金坐镇现场担任总指挥,市卫生系统开始了一轮紧张的生命抢救。
“已发现伤员150人,其中中伤40人,危重伤10人!”现场总指挥立即开展调度,转送轻伤伤员,并令市紧急医学救援队紧急增援。
“即使震后灾区通讯完全中断也不用担心”,现场总指挥告诉记者,现场指挥调度可以通过卫生应急指挥车和卫星通讯指挥车完成。“在卫星通讯指挥车上配备有2011年最新装备的卫星通信技术,受灾现场与后方的通讯联络,可实时传输现场救援的影像视频,能保证医疗通讯的畅通。”
B 移动医院现场手术
接到增援命令,市紧急医学救援各分队陆续达到临时医疗点。
疾控分队用两台卫生防疫杀消车,在移动医院搭建点和灾民安置点进行喷洒式消毒。“我们用杀消车取代了以往人工背喷雾剂消毒,它最远喷射距离达40米,一次性消杀面积可达10万平方米。”急救人员介绍。
另一侧,卫生监督分队的应急人员使用快速检测设备对灾区饮用水和传染病进行监测。
在指定区域,来自重医附一院等市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几个人一组,迅速搭建起了9顶白色帐篷——移动医院,其中包括重症监护帐篷、感染帐篷、普通住院帐篷等,共有床位30张,手术台2张。医务人员将中危重患者送进手术室,进行抢救。
“即使当地医疗机构严重受损,也不用担心,移动医院可昼夜救治伤员300人,可完成手术20台,住院留置伤员40人。”现场总指挥说,移动医院的野外宿营车,可同时为24名应急队员提供休息住宿;淋浴厕所车,可以同时为6名队员提供淋浴洗澡及厕所空间;油电车,可以为整个移动医院提供120KW的电力保障和3吨柴油的油料供给;综合生活保障车,可以在一小时内为60名应急队员提供饮食保障;净水车可以直接将野外水源净化为天然水。
C 中毒伤员现场洗消
一切正在有序进行。突然,余震使灾区一化工厂爆炸,造成氯气泄露,造成新的人员伤亡。
国家中毒事件应急处置队接到现场指挥部的命令后,派出毒物现场检测车、现场洗消车、监护型救护车赶往现场。
3名身穿橙色防护服的队员用便携式检测仪对现场毒物进行了快速监测,根据化学物浓度、环境条件、气象条件等把现场分为了危险区、缓冲区和安全区。
“我觉得胸闷,呼吸困难。”一位咳嗽不停的中毒者被送到急救处,向医务人员讲述了病情。“氯气中毒的典型症状,赶紧转移到干净空气流动处,去污洗消、输氧!”在应急救援队员的帮助下,患者被送往红色洗消帐篷。
一位身穿白色防护服、全副武装的救援队员解释,在潮湿环境下,氯气中毒患者接触到的氯气会变成盐酸腐蚀身体,因此需要大量清水冲洗,对伤口进行精细消毒。“这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洗消系统,帐篷充气一次可连续使用两周以上,配备有整体洗消系统,可同时对8名伤病员进行全身洗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