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重庆市气象台发布霾黄色预警。图为主城区雾霾弥漫。
重庆频道消息 从北京到天津,从郑州到贵阳,我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已影响到了重庆。继1月13日北京发布霾预警后,14日上午10点49分,市气象台发布重庆今年首个霾黄色预警信号。据了解,这也是近年重庆首次发布的霾黄色预警。来自市气象部门的消息显示,由于近期市内降水条件还不充分,目前尚不能进行消霾工作。
雾霾锁城,大部分区县能见度不足1000米
“大雾没有消散,反而更严重了。一早起来就好像是天要黑了。”14日早上8点过,打车经过长江大桥的小窦发了一条微博。在晨雾的笼罩下,从长江大桥南桥头看对面北桥头的建筑是若隐若现,从长江大桥看菜园坝大桥,也是一种朦胧的感觉。
事实上,当天笼罩在山城上空的,还不只是大雾。上午10点49分,市气象台发布了今年以来首个霾黄色预警,提醒市民注意防范霾可能造成的危害。
虽然中午时分太阳欲挣脱雾霾的束缚,但最后它还是屈服,乖乖地隐退。到了下午5点左右,空气中的雾霾依然没有消散,主城区的上空还处在一片阴沉沉之中。
据气象部门统计,14日,全市大部分区县都被最小能见度在1000米以下的雾霾天气所笼罩,垫江、万盛、长寿和合川,全天最低能见度甚至只有100米。从傍晚6点开始,主城等地飘落小雨。
气温方面,倒是有所回升,大部分区县的最高气温都超过了10℃,其中温度最高的是奉节,为15.9℃。主城区当天的最高气温为10.2℃,最低温为8℃。
霾比雾相对湿度低,主要出现在下午和傍晚
冬季多雾,这样的情形对于重庆而言,是每年的惯例。然而,说到“霾”,不少市民却感觉比较陌生。霾是怎么形成的,它和雾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军表示:雾和霾的区别,实质上是在相对湿度上的差别。“雾的相对湿度较高,在95%以上,能见度在1000米以下,属于能见度比较低的天气现象。而霾是能见度在10000米以下,相对湿度在80%以下的天气现象。”
何军说,霾是空气中的污染物或悬浮颗粒比较多形成的,而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若从能见度上讲,雾的能见度比霾要差些,但雾一般是在清晨就出现,当太阳出来后,会逐渐消散,一般来说,“晴天多雾”。而霾不一样,因为人类活动经过一天的累积,污染物会在下午或傍晚集聚到最多,因此它一般出现在这个时段。“有时候雾、雨雾、霾会同时在重庆的冬天出现,所以很多市民分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