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北极涛动正位相示意图
下图:北极涛动负位相示意图
对北半球那些在严寒中煎熬的人们来说,此刻任何关于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阻止“气候变暖”的说教都显得那么荒诞。不仅如此,任何企图这样做的人和团体在道德上好像都应该被质疑,难怪经济学家郎咸平一番关于气候变化是西方惊天阴谋的言论一出,立刻受到追捧。然而,术业有专攻,经济学家客串气象学家发言不是不可以,实际上,他已经客串过生物学家谈转基因问题,但这无疑冒着很大知识风险,而对广大民众来说,地球在变冷还是在变暖?专业人士的判断是不是更可靠呢?
问题是郎咸平指责西方阴谋论的材料和质疑观点,并不是他的原创,而是来自叫作《全球气候变暖大阴谋》英国纪录片中的专家,郎教授无疑是这些专家的忠实拥趸,但他讲述这些专家观点的同时,其实还应该告诉读者,当下和近些年出现的极寒天气除了证实“阴谋论”之外,专家们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气候变暖趋势。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大气和环境研究”机构负责季节预测的专家朱达·科恩认为,近期亚欧大陆出现的极寒天气与北极地区气温升高有关,因为10月份西伯利亚地区的强降雪使北极急速气流改道,产生的能量进入大气同温层,使北极气温上升,这反过来促使喷射气流向低纬移动,将冷空气带向北半球更广泛地区。这一历程被称作“负相位的北极涛动”。而强降雪则是北极冰融化成海水,导致蒸发更快、空气更湿润的结果。
“温暖”的正位相
北极涛动在北极及以外地区对天气具有很大影响,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主任、北极气候和天气变化专家塞瑞兹说,“当北极涛动在正位相,这使我们中纬度地区的急流往往偏向北方”,这意味着,在正位相的北极涛动,冬季暴风雪也转向北方,使美国大部分地区比往年同期暖和少雨。积极的北极涛动正位相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某个冬天中的第一阶段雪灾比往年少。
日本筑波大学大气环境研究室对近50年的北极涛动指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从这些数据分析来看,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北极涛动指数的正值不断加强,在1989年最为显著。在那一年,日本的冬季异常温暖。类似这样高值的北极涛动指数正值还相继发生在1990、1993、2000、2002、2005、2007、2008年的冬季,而这些年份的冬天也全部是暖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的暖冬甚至造成了日本樱花的异常开放。原本,关东地区在入学典礼期间(4月初)盛开的吉野樱,这一年却提前了3个星期开放。这种异常景象可以说是北极涛动的正位相作用极为有力的证明。
“冰冷”的负位相
1993年,许久未见的北极涛动指数负值出现了,并由此带来了北半球1998、2001、2003、2004、2006年的寒冬。这其中尤以2006年的日本暴雪最具代表性。此次暴雪从2005年12月持续到2006年2月,成为日本战后继1963年暴雪之后的第二大自然灾害。此次历史性的低温和暴雪的发生,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极涛动指数由正转负,高压取代低压控制北极极地中心,使得冷空气直驱南下,越过西伯利亚高压脊一路蛇行到日本海附近,给日本群岛注入一股强大的寒流,形成强雨雪和低温天气。
实际上,热带对流活动的加强也是北极涛动的结果。经过几年的缓和,北极涛动的“冰冷一面”再次发作。2009年,铺天盖地的事件和报道使极端严寒天气,再度成为世界性的共同话题。包括亚洲北部、美国东部、欧洲等北半球各地遭遇历史性严寒。据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数据显示,2009年底,北极涛动指数已由2008年的正值转为负值,且这一负值是自1979年以来的最大值,我们由此可以判断北极冷空气的超常强度。这股冷空气急速膨胀,并迅速向高纬地区扩散,在乌拉尔山阻塞形势的建立和维护下,一路南下侵袭欧洲及中国、韩国和日本。此时,大气环流形势正好也有利于西太平洋水汽向日本海一带输送,因此其与北方强盛的冷空气汇合后便形成了暴雪。
研究比指责更可取
“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是不攻自破的公认谎言,但关于地球气候走向趋势至少是科学界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对生活在极寒天气里的人们来说“小冰河期”似乎是一个比气候变暖更为符合经验的结论。
人们还记得,2012年年初亚欧大陆北部也经受过极寒天气侵袭,媒体更是冠之以“千年极寒”这样的称呼。据美国世界新闻网当时的报道,一些国际气候专家根据对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水温度的自然周期分析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停止,并开始冷化,可能会持续20年至30年。英国《每日邮报》甚至宣称“小冰河期来临”。
然而,更多专家认同从北极涛动变化来解释近期和近年来出现的极寒现象,认为正是全球气候变暖使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比如高温、干旱、寒潮、暴雪、暴雨等。北极涛动异常而造成的冷空气活跃,北半球冬季酷寒正是一种反常现象,是一种极端天气气候发生的表现。而世界气象组织报告也支持这一观点,据该组织的报告统计,在全球最热年份榜单上,前13位都出现在过去15年中。人类正处于极端天气的适应期,除了严寒,还会遭遇炎热的酷暑、狂暴的飓风、滔滔的洪水等。
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原本就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些观点甚至完全相反,这也说明了气候变化问题的复杂性,也更需要科学界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气候变化机理方面的研究,而指责其背后是否有阴谋对解决问题无益。
链接
北极涛动
北极涛动,指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约北纬45度)与北极地区气压形势差别的变化。它是一个代表北极地区大气环流的重要气候指数,可分为正位相和负位相。专家认为,北极涛动是造成极寒等异常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极涛动是北半球中高纬度的重要气候信号,它对北半球气候尤其是冬季气候的变化影响深远。通常,北极极地上空常年存在一个巨大的冷涡旋,并被中纬度的高压所包围着,使这个大的“冰箱”只能在极地范围内游荡。这种“南高北低”的态势称为北极涛动的“正位相”。这种情况下,欧洲地区西风盛行,温和多雨,东亚地区气温也偏高。但是当北极涛动正位相逐渐减弱并向“负位相”发展时,高压就把原本控制极地地区的低压给“挤”出去了,从而取代低压控制北极中心。这时,这个大“冰箱”就好像开了门一样,把巨量的冷空气释放出极地地区,直驱南下,此时欧亚大陆、北美大陆就会出现寒潮天气。正常年份,北极涛动的气压中心会维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范围内,如果偏离了,就会发生异常,进而造成全球气候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