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参观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展场。
重庆频道消息 12月23日,为期3天的2012首届重庆文化产业博览会闭幕。记者从组委会获悉,本次文博会签约金额超过130亿元,有超过20万人次的市民现场参观了展览。
吸引20万观众 签约13个“大单”
在3天的展会中,109家单位和个人在有限的展厅中拿出产业“杀手锏”,展示了近年来各自在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数字出版等产业发展上的成果。短短3天,就吸引了超过20万观众前来参观。
非遗爱好者何悦则在这3天,跟位于渝中区展位的蜀绣大师康宁学了一番刺绣;大学生魏征在重报集团展区内的特制触摸屏上,体验了重报集团旗下六家媒体的电子阅读……
本届展会除了让市民大开眼界外,市文资公司与IBM公司合作的中国出版发行交易云平台、重报集团与国博中心合作的大夏文化会展、三峡银行与重庆有线网络公司合作的电视银行项目、武隆县与重报集团合作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等13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也现场签约,签约金额超过130亿元。
微企的展示与“握手”
本次文博会不仅为大型文化企业单位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更为微型企业带来了商机。
重庆壹秋堂夏布坊创意总监告诉记者,在文博会上,她已经与梁平版画传承人徐家辉达成合作协议,“我们打算将夏布和梁平版画这两种非遗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把梁平版画通过特殊的方式印在夏布上,目前已选定《出征》这幅版画,考虑以付版权费的形式合作。”
重庆环漫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张静向记者透露,在该公司播放4D电影的展厅外,每天都有感兴趣的公司和个人寻求合作,“名片都差不多撒完了。”
争取每年来次“大阅兵”
趁此次文博会的机会,剧龙影视传媒公司经理张永琴将《江姐》、《刘伯承》等获奖作品剪辑成几十分钟的片花,在广电集团(总台)近200平方米的展厅播放。
“我们从来没有在这么大的场地展出过,以前参加上海、北京的电视节,根本没有自己的展厅,只有在大厅里用架子支起一张海报,哪里还有这么大的数字屏幕让你展示哦。”张永琴激动地告诉记者,此次文博会不仅让观众了解到自己的展品,更有不少人前来咨询合作和购买事宜。
九龙坡区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局长黄贤中介绍,在为期3天的文博会中,该展区接待人流量有1万人次,已有100余家企业与个人伸出橄榄枝,涉及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软件设计等领域。
“此次文博会首次将我市文化产业的主力军集合起来,展示了重庆文化产业的水准,打造了重庆文化产业交流合作新平台。”组委会相关负责人王劲表示,此次文博会最让人惊喜的是高科技方面的产业项目。“比如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发展,二维码等很多东西大家听过、见过,但没有试过。”
王劲表示,此次文博会的举办,不仅展示了我市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也让人看到其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这个平台让企业不再闭门造车”。据了解,组委会正在考虑每年年底举办一次文博会,争取每年都来一次文化产业的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