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近代最早的语文识字教材——《正蒙字义》。
重庆频道消息 重庆近代最早的小学,孩子们上语文课都学些什么内容?识字从哪些字开始学起?12月15日,第五届重庆读书月“书香渝中”文化宣传展示活动在较场口日月光广场举行。活动现场,九龙坡区红光中学历史老师张南“晒”出了自己收藏的重庆近代最早的小学语文教材,引起了市民的极大关注。
语文教材介绍生活常识及清朝律法
张南收藏的重庆近代最早的语文教材——《课蒙举隅》,出版于清朝光绪26年(1900年),用于当时的重庆正蒙公塾。这套教材是张南2000年在中兴路的旧书收藏市场时偶然发现的。
记者翻阅这部历经百年沧桑的课本,发现该教材版框为195×133厘米,对折线装,封面书名右侧为“江州杜少瑶甫编辑”的字样,扉页为“光绪庚子秋惠民场(今巴南惠民镇)童课开镌”的字样。全书分上下两卷,共排17课。
这套语文教材非常重视给学生介绍生活常识,上卷共有16课,包括“蔬果”、“鸟兽”、“器物”、“杂物”、“珍馐”等内容,第一课的内容即为“食用”,从“油盐柴米酱醋茶”到“蒜苗菌芋姜葱韭”,一一进行介绍。
而下卷的厚薄和上卷差不多,但内容只有“讼狱”一课。开篇先介绍了清朝的律例,后面的部分则详细讲述了怎样书写“借约”、“合伙约”、“投师约”等文书,并有图示。
张南说,用整整一卷来介绍当时的法律,“可见当时的重庆人法律意识很浓。”
据了解,这套教材的作者是巴县人杜成章(字少瑶),据民国《巴县志·杜成章传》记载:杜成章光绪年间曾游学京师,亲历戊戌之变,受新潮影响甚深,回乡后创办了巴县(即现重庆)第一所小学——正蒙公塾。
识字教材收纳4500个生字
除了最早的语文教材,张南还“晒”出了他收藏的重庆近代最早的语文识字教材——《正蒙字义》(上、下卷)。
这套教材出版于1901年,由当时的学者吴淞和朋友一起编著,全书收纳4500个生字,也是用于重庆正蒙公塾。
记者翻阅《正蒙字义》上卷,发现教材教的第一个字就是“天”,接下来是“文”、“日”、“月”、“阴”、“阳”、“风”、“雨”等。
每一个字的后面,都是先组词,然后再是解释。比如“天”字,就是先组词“天地”,然后对其进行解释——积气四周包地球之外。而对“风”的解释,则是“空气寒热相争则成风”,“雨”是“水气升天遇冷则成雨”。
地理教材显示清末重庆是大买卖城
除此之外,一本1905年出版的彩色美术教材——《高等小学毛笔习画贴》也吸引了市民的关注。
这套美术教材共有8本,全部为彩色印刷。据了解,当年彩色印刷的教材并不多见。该教材由日本的尾竹竹坡和中国上海的徐永清共同完成,由商务印书馆面向全国出版发行。
教材中的画作以茶花、桃花、杨柳等植物及牛、鹤等动物为主,色泽淡雅,看上去栩栩如生。
而在另一本张南展示的清末地理教材《地理问答初阶》中,则有木刻的中国及世界地图13幅。书中以“问答”的形式编排,通俗易懂。关于重庆,书中是这样叙述的——问:嘉陵江流入扬子江的地方有什么大买卖城?答:重庆府。
张南称,从这样的表示可以看出,当时的重庆商业非常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