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推进新型工业化系列报道一
9月21日,渝北区召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作为全市工业经济“领头羊”,渝北借此为全区新型工业化发展“誓师”。
按照“做优存量、做大空间、做强集群、做靓品牌”的思路,该区将在2016年实现区域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区属板块工业总产值占比达到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500家的“3个5”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建设我市首个万亿工业大区。
推进新型工业化
渝北责无旁贷
完成工业总产值1600亿元,占到了全市八分之一;重庆工业十强区县连续7年全市第一,对全区GDP贡献率超过50%——这是2011年渝北工业交出的答卷。从默默无闻的“江老幺”,到全市最强的“领头羊”,渝北人用10年时间,书写了一个关于工业勃兴的传奇。
总量连年攀升、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一批骨干企业崭露头角、培育出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后劲——10年奋进,渝北积累出深厚的工业发展基础。然而,在渝北区负责人看来,规模不大、结构不优、集群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融合发展不够等现状,仍然是制约渝北工业进一步发展的“短板”。
“尤其是当前,全市正掀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热潮,我们更应当‘扬长避短’,用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渝北工业新一轮跨越。”渝北区委书记周旬说,作为全市工业大区,在推进重庆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渝北“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如何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在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渝北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并于9月21日的会议当天正式印发。
按照《意见》,渝北将着眼全市大局,紧扣区域实际,以集群发展、融合发展为方向,以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为要求,以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为动力,走集约化、可持续的发展路子,努力建设成为全市现代产业高地。
5年突破5000亿
渝北重任在肩
8月20日,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举行。会议提出,到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要达到3万亿元。
“渝北作为重庆工业大区,应突破5000亿元、占全市总量的15%以上,才算不负众望。”渝北区区长黄玉林用一种极富底气的表述,宣布了未来几年渝北工业的发展目标。根据这一要求,该区特别提出了“3个5”工程的实施计划,即到2016年,区域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区属板块工业总产值占比达到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500家。
在这一过程中,渝北工业将实现“五大倍增”:工业经济总量增长两倍——到2016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工业经济效益增长两倍——到2016年,工业企业实现利税500亿元,年均增长26%以上;累计工业投资增长一倍——到2016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25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增长一倍——到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50家;品牌创建总量增长一倍——到2016年,新增中国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10个以上、市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100个以上,新增国家级技术中心5家、市级技术中心20家。
这一组数据,将见证渝北新型工业化的美好前景。在9月21日的大会上,周旬用了一句“很重庆”的表达——渝北工业将因此再度“雄起”。
四大思路谋发展
渝北科学布局
5000亿元目标如何实现?渝北的思路是“做优存量、做大空间、做强集群、做靓品牌”。
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经过多年的努力,渝北区各大园区为推动全区工业加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渝北将重点推动园区的“二次创业”和升级发展,力争5年内新拓展工业园区10平方公里以上。同时,努力提高空间资源的利用率,深入推进土地集约化发展,不断提高土地的投入产出强度。
经过数年的快速发展,渝北的工业产业逐步呈现出集群化特征。在未来的新型工业化建设中,这个“集群化”趋势还将进一步做大做强。据介绍,当前,渝北将把构建产业集群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加快形成汽摩制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服装等若干个集约高效、配套完整、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逐步扭转汽摩制造“一业独大”的产业格局,形成更加均衡化、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业态。
而在“渝北品牌”的培育上,该区更是不遗余力地出台了一揽子激励、扶持机制,包括“对企业技改、改制上市、科技创新、标准建设以及发明专利等予以重奖,最高可达200万元奖励”等。“力争通过5年努力,形成一批产品品牌化、市场国际化、组织集团化、经营规模化的品牌群体,提升渝北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黄玉林表示。
为了显示对“渝北品牌”的培育决心,9月21日的大会上,渝北区委、区政府还隆重表彰了2007年-2011年渝北工业发展的贡献奖企业,并现场与15家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支持他们尽快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