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时,我特别添加了许多古书装箱.已有的古文籍(大学本科系的教科书)就装了不下十箱,再去买齐了诺贝尔文学奖套书集,尚缺的二十五史补全....脑子裡想着10年20年后的画面是:一位老者灯下品茶,读史册,游古文-----许为人生第一至乐.
没想到忽忽十八年已过,这样的日子竟都没捞着一日.今年机缘特好,有了教授中国古文的机会,受教的青年既无升学压力(三分之二是此间奥大毕业已经就业的台湾青年),我又情繫于此,所以教起来特别畅怀,真是高兴得不得了!
忆起我在台湾师大国文系四年的流金岁月,真可谓我一生中最舒怀的日子:唸的是喜爱的学科,过的是天之娇女的生活----最振奋骄傲的是:遇到太多有真材实料的学界宿耆,他们的授课,常让我们这一群青年听得壮怀激昂,似是可以即刻挽天命抗强权,成为一代天骄来自许!
我记得大二时我们教授左传的刘正浩老师,他那独特的授课方式令人崇慕.那时,正是越战打得惨烈之际,刘老师把最新新闻报导中的越战战役,配以左传中所述的各种战役套来作解:左,中,右三军征伐时的佈局与进攻方式,都与之对应得完好贴切,我们一下子不单明白了千年前古人的作战策略谋划,更从现今失败的战役中发现它的不足与错误所在.往往一堂课(两小时)下来,个个都累出了汗,绞透脑汁,穿越了时空,有如现场经历,过瘾极了.
还记得大三上史记时,正讲到项羽本纪的陈胜吴广揭竿起义章节----那时,也正遇到台湾保钓事件引发的高潮,许多大学生都在学校裡组织人材筹办各种活动好不热闹.从木栅的政治大学起,到公馆路上的台湾大学,一直串连到和平东路的师范大学,一条长路直繫着三所精英名校,学生带引出的学潮运动就延成一条青年中国龙的气势,瀰漫出的氛围直教年青的心膨发飞扬.上我们课的陈至平老教授(是琼瑶女士的父亲,学养俱佳)见到同学们心情激动无法安心课业(楼下政大台大的学运群都在大声呐喊:"师大的同学们,你们还能安心上课吗?国家需要你们,我们需要你们,加入我们的队伍吧!争回我们的钓鱼岛,那是我们的国土!")----我们盯着台上的陈老师,眼中儘是祈求:[让我们去吧!]----陈教授阖上书,静静地看着我们,和声地说:[你们只是青年孩子,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用功读书增进学识,以有用之身上未来必要的战场----不是现在去叫去嚷就能成任何事的.]我们听了,有些羞愧,讪讪坐回位子静心上课(为了这事,政大台大社团还发了文嘲笑了师大的"怯懦"!)
我再教史记项羽本纪时,重新翻阅当年的那一章节,无限感触.再看项羽,竟发掘出许多当年未透视到的新意,很是兴奋.一场鸿门宴,转折了刘邦与项羽的一生际遇.悲剧的形成全繫性格所致.当年才27岁的项羽,少年得志眼高气盛,又是乱世掘起的英雄人物----直似今日的今正恩.他有高材雄心胆略,却也有致命的性格缺失:"自负,妇人之仁,加上不可原谅的轻敌"----使得他在鸿门宴上错失重大良机,一时误判没有杀掉最大的敌手刘邦!
机会只有一次,一次的错失即注定了失败,也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我还想起当年在台北联合报任职时,奉命去找当时气势最盛的台北政坛大老林洋港先生写一篇访问.我直去他的府邸专访.他请我品茶,我们相谈甚得.当时的林洋港年富力强,声势中天,几几是笃定的下届台湾领导人.他最大的特色是平易近人,有亲和的乡土草根魅力.没想到当夜李登辉即拜访他,恳请他"让一届",让李先做一任,"下一届一定让林当总统"-----林洋港上了政客的当,他错失一次机会后就永远地失去了本该是自己可以遨翔的政治舞台.
项羽垓下乌江自刎时才36岁,到死,都没发现自己性格上的致命弱点,还怪上苍亡了他,不是自己的无能.
读史,就为了鑑往知来.读中国古文史(尤其司马迁太史公的文字),不但得"鑑"之识,且得文彩之美的怡情怡性享受.
十八年的海外移民休閒生涯,今天才得嚐古文移性的真滋味,不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