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重庆科普中心曾盛极一时,吸引着重庆和周边不少省市游客。20多年后,已更名为重庆游乐园的科普中心,人气已不及鼎盛时一半。而重庆游乐园的经营现状,只是本土游乐园的一个缩影。
本土游乐园为何对游客吸引力不强?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近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重庆游乐行业存在规模小、设施同质化严重等系列问题,就连本地市民的需求也无法满足,更难像欢乐谷一样吸引外地游客。
重庆游乐园游客仅颠峰一半
如果不是长江大桥南桥头巨大的摩天轮,重庆游乐园(原重庆市青少年科普文化中心)可能已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
重庆游乐园是重庆“80后”心中的“迪斯尼”,从1991年开园至今,已走过了21个年头。当年耗资1亿元,占地485亩的游乐园,拥有近30个先进的游乐项目和完善的服务功能,一度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接待水准最高的游乐旅游景点。
前日,天气晴好,但是游乐园却游人稀少。重庆游乐园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游乐园刚建成时,四川、贵州、云南等周边省市不少游客也来游玩。一到寒暑假更是人满为患,年客流量过百万,而现在至少减少了一半。
到洋人街看稀奇的多
2009年,位于华岩风景区的龙门阵魔幻山主题乐园建成营业。刚开始,由于其重金宣传,吸引了不少市民“尝鲜”。
重庆龙门阵市场营销部负责人涂文静介绍,自开园以来,龙门阵魔幻山平均每年客流量40多万人次,欢乐水魔方30多万人次,其中大部分都是本地游客。方特科幻园市场部负责人则表示,去年最好,但客流量也只有25万人次。
对这几个传统主题游乐园而言,洋人街则是个另类。“馒头1元一个,一天买馒头的都上千人。”美心集团企划部总经理卢小庆介绍,因为做平民经济贴近老百姓,洋人街去年客流量达1500多万,但外地游客不到20%。同时,到洋人街玩游乐设施的市民很少,大部分是购物、品尝特色小吃和看稀奇。
门票4折一月仅卖一张
为提升游乐园人气,商家使出浑身解数,各出奇招,在几家大型团购网上都可以看到他们推出的低价团购信息。
比如原价115元的洋人街7个游乐项目通票,团购仅58元;原价150元的重庆游乐园8选6个项目的门票60元,甚至在另一团购网上仅42元,不到原价三分之一。
虽然游乐园折扣力度很大,但是消费者并不买账。重庆游乐园60元的套票8月7日开团,但一个月后竟只有1人购买,42元套票自8月11日推出后,也仅85人购买。
相对于我市冷清的游乐园,成都欢乐谷却异常火爆。在同一网站上,成都欢乐谷原价170元的成人门票团购价155元,9月3日开团后仅一天就有303人购买。
市民舍近求远赶往外地
经记者了解,成都欢乐谷每年入园人数已超过200万人次,在亚太地区排名13位。去年国庆节期间,成都欢乐谷吸引游客量就近30万人次,且近一半是外地游客。
今年暑期到成都欢乐谷游玩的蔡小姐表示,这已是她第三次去成都欢乐谷。由于重庆本地没有这么大规模、设备齐全的游乐场,距重庆不远的成都欢乐谷已成为她和朋友们每年必去的地方。
“重庆每年前往外地主题游乐园的游客不好统计。但每年前往迪斯尼的重庆游客很多。”重庆宝中旅总经理助理谷一鸣介绍,在重庆赴香港游客中很大部分游客是冲着迪斯尼去的。
而重庆旅游商会会长刘放介绍,重庆中旅集团曾独家代理香港迪斯尼在重庆的售票业务,当时售票业务非常好,不少市民带孩子前往。
探因
缺乏品牌建设影响力不足
“重庆市民有对品牌游乐园的需求,但在重庆却无法得到满足。”重庆旅游商会会长刘放表示,设施是否先进是决定成败的因素之一,但品牌建设也必不可少。重庆的游乐园缺少品牌,不能在业界形成影响力。
刘放举例称,比如迪斯尼乐园,已在全球不少地方开起了“连锁店”。由于其品牌形象影响了几代人,使得迪斯尼的潜在客源非常巨大。
欢乐谷是目前国内品牌做得最好的游乐园之一。欢乐谷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游乐场,而是主题景观、主题表演的主题生态游乐园。北京、上海、成都、深圳,欢乐谷品牌连锁逐步扩大,如今已成为国内游乐园的代名词。
产品同质化严重吸引力不足
刘放认为,游乐园的同质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目前,群众的消费品位逐渐提高,仅仅依靠传统的游乐设施已不能满足游客需要。“洋人街、重庆游乐园、龙门阵,游乐设施几乎都一样。”刘放表示,目前,重庆大部分主题乐园同质化比较严重,雷同的设施、相似的玩法必然会令游乐园对游客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市民周丽告诉记者,除了方特科幻园,重庆其他游乐园她都去过,游乐设施几乎都一样。比如旋转木马、碰碰车、大摆锤等,在哪里玩都一样。同时,感觉档次很低,这么多年都没有创新。
市旅游局副局长秦定波分析称,重庆主流游乐园同质化的原因主观上主要在于开发商强烈的“跟风”心理和忽略创造性,客观上则在于游乐项目创意极易抄袭,不像工业产品可以申请专利保护。
缺乏衍生产品竞争力不足
成功的游乐园,还要开发衍生产品。如欢乐谷由于人气的提升,可发展其品牌下的餐饮酒店业,而且企业通过扩大其业务领域,发展食、宿、购、游等衍生产业,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保持其市场的生命力。
市民王娟在我市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常常要出差到香港。“就算我不带孩子,也常去迪斯尼玩。”王娟说,到了迪斯尼,不仅能让自己放松,还能给女儿买唐老鸭、米老鼠等玩偶。
秦定波表示,本土游乐园在衍生产品开发上较欠缺,当然这与本土游乐园自身发展未成熟有关系。比如重庆游乐园,根本就没有衍生产品。龙门阵虽然在大力开发衍生产品,但还不具规模,要创出自己品牌的商品、酒店、甚至商场,还需要时间培育。
建议
充分论证引进龙头企业
“重庆可考虑引进大型龙头企业来带动本地游乐市场发展。”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罗兹柏表示,重庆作为中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很有活力和市场潜力,有这个市场基础。同时,重庆有山有水空间立体感强,造景非常合适,选择余地很大。
他表示,由于没有先进的管理体系、雄厚的资金等,本土游乐园要做大做强很难,引进大型龙头企业是捷径。当然,由于市场和条件还不成熟,目前引进迪斯尼等国际巨头还不现实。因此,引进欢乐谷等国内龙头企业会更合适。
重庆旅游商会会长刘放认为,针对性地开发主题游乐模式是关键。不过,优秀的主题游乐园,必须要让游客有充足的空间来体验不同的游乐项目,因此用地规模一定要大。罗兹柏称,首先,在选址时,要对人流量、周边竞争对手等进行调研。其次,游乐园定位要符合当地消费水平,既不能盲目地往高端发展,也不能丢掉品质寻求廉价消费。第三,游乐场建设要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并与外地游乐园做出文化差异,以独特卖点吸引游客。
据媒体报道,华侨城拟在我市建设“欢乐谷”模式综合性地产项目,目前已进入选址阶段。记者昨日联系华侨城,截至记者发稿没有得到回复。“引入大型游乐场,一旦论证成功,将带动重庆主题乐园市场的发展。”罗兹柏称,这对重庆传统游乐产业也是一次冲击,将加剧整个产业的竞争。
“二次开发”做出创意
创新是游乐园经营永恒的主题。罗兹柏认为,如今,游乐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游客兴趣不断转移,游乐园管理层应更新观念,把游乐园视同工厂,不断生产出新的游乐项目,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进行“二次开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二次开发中不妨考虑一些抢眼球的主题。”罗兹柏说,老牌主题乐园多以机械娱乐设施为卖点,但其生命力有限,必须结合地域风情,选择合理可行的主题和消费者达成共鸣,并不断投入新的游乐产品,扩大经营范围。
“游乐园最要紧的是人气,如何吸引本地游客甚至远方游客是关键。”宝中旅总经理助理谷一鸣说,在经营策略上,可实行一票制、套票制,开发夜场游乐。同时,应注重“回头客”的价值,可考虑推出年卡、节假日主题活动等。不过,制定这些措施时要因地制宜,不要盲目跟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