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在世界地图上,8.2万平方公里的重庆无疑是一个“小点”,但一只只“凤凰”正从重庆出发,振翅飞向偌大的世界,重庆对世界的渗透和影响力日益增“大”。
直辖15年,重庆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加速实施了“走出去”战略的步伐。
2007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作出“314”总体部署后,重庆对外开放的梦想再次被前所未有的力量点燃。这座距离出海口有2000公里之遥的内陆城市,开启了加速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崭新航程。
开放大潮的冲击,使重庆本土企业经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礼,他们开始纷纷走出国门,尝试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谋求机会,一展雄才。据了解,目前这样的渝企已有208家,累计获批对外投资合同总额38.23亿美元。
如火如荼的形势,激励着3300万巴渝儿女干事创业的劲头;交融交汇的世界,激发着媒体人讴歌时代的热情。今天,我们要用世界的眼光,来报道开放的重庆。
在大量报道“引进来”成就的同时,我们决意去跟随那些率先走出国门的先行者,追踪他们远离故土,在体制机制不同、文化背景迥异的陌生国度创业打拼的失意与快意、泪水与欢笑。
这是重庆日报创刊60年来组织的第一次境外大型采访,也是重庆日报历史上组织策划时间最长、采访力量最强的一次采访,还是重庆日报历史上最具“国际视野”的一次大型采访。
我们派出了七个组,奔赴欧、亚、美、非和大洋五大洲的20余个国家,采访了数十家企业,从中采撷回大量第一手“走出去”的新闻素材。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渝企创业海外由生涩到逐渐成熟的过程,体悟了他们的酸甜苦辣。我们希望通过梳理他们的成功与教训,为已经“走出去”和即将“走出去”的更多企业提供可借鉴和参考的样本。同时,我们也在采访中深入思考,得出一些启示:
——“走出去”,是参与世界重组的必然趋势。
哥伦布说“世界是圆的”;托马斯·弗里德曼说“世界是平的”。无论“圆”与“平”,世界都是可以重组的。这是因为,世界是一个由多种物质、多层结构、多样状态所组成的矛盾统一体,它在动态中重组,在重组中发展。
古往今来,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表明:大国崛起,无一不经历“走出去”的过程,只是“走出去”的方式不一样。欧美列强曾以坚船利炮开路“走出去”,输出产品,扩张版图。而今,中国靠不断增强的实力、靠合作、互利、共赢,靠和平的方式“走出去”。不“走出去”就有可能丧失历史的机遇,被新一轮工业革命所淘汰。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资本市场缩水,矿产、土地等资源贬值,劳动力成本上升,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出口限制逐渐放宽,全球资源面临重新整合、组合的机遇,使急需先进技术和资源的中国企业迎来了难得的“出海”契机。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英明决策,进一步完善了“走出去”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技持政策。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指示,“要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这既是新形势下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这些年,地处内陆的重庆,市委、市政府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加大实施了“走出去”战略力度。可以说,鼓励重庆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是全球格局下的“重庆方略”。
从自身需求来讲,重庆企业“走出去”的愿望渐趋强烈;从外部环境来讲,机遇也正悄然走近。如果不快速跟世界先进技术接轨,光靠我们自己摸索,工业水平要跻身世界一流没有二三十年是很困难的。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重庆摩帮就已经走向东南亚国家,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年,重庆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后,通过投资办厂、兼并收购、资源开发等多种形式,在海外汽摩、冶金、IT、矿山、机械、粮食餐饮、房地产等行业,占有了一席之地,分享了国际市场部分“蛋糕”,既学习吸收了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和技术,又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走出去”也要“摸着石头过河”。
许多海外创业者认为,相比而言,“走出去”不是最难,难的是“走出去”后如何站稳、如何制胜。
在异国他乡创业,一切在国内熟悉的东西变得不熟悉,一切原有的优势可能变为弱势。所以,“走出去”一定要对“走出去”的项目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逻辑判断,有风险意识,既要具备足够实力,又要“摸着石头过河”,精细谋划,慎重决策,谨慎趟水,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要把风险防范贯穿于“走出去”的全过程。
要善于谈判。《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重庆企业“走出去”前,要深入了解世贸规则,掌握进入国的国情国策、法律法规,甚至包括宗教信仰、政治格局,特别是要掌握拟并购企业的资产结构、经营状况、市场范围、人才构成等,在谈判桌上取得主动,以最小化投入取得最大化产出,实现低成本扩张。
要善用人才。对于中国内陆的创业者来说,在海外投资经营,既有许多机遇,又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单靠重庆本土人士单打独斗、大包大揽,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要充分依靠原企业人才、行业高端人才,进行经营管理和科研开发。
要善于运作。国际形势复杂,市场变幻难测。在海外市场拼搏,拼的是实力,搏的是智慧。所以,企业要灵敏洞察,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扬长避短、规避风险,以小搏大,巧用各种战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方针的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走出去”有风险,但不“走出去”,则会丧失难得的国际扩张机遇。作为内陆城市的重庆,只有勇于把自己置身于开放的前沿,把推动企业“走出去”作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最核心的内容、最重要的标志来抓,向先行一步的“走出去”企业看齐,充分利用重庆特有的优势和实力,全方位、多层面、宽领域发展外向型经济,真正融入经济全球化,才能把重庆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