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源价格在下跌,洋奶粉身价却逆市走高。多美滋婴幼儿配方奶粉最近打着“
配方升级”的旗号提价,平均涨幅在10%左右。有消费者抱怨,改个配方,换个包装,穿个新马甲,怎么就成提价的前提了呢。(7月24日《武汉晚报》)
洋奶粉涨价司空见惯,原来涨价的理由大多是以成本上升为借口,而在奶源价格下降的语境下,再套用此说辞显然不成立,因而,改一种方式:“配方升级”。从直观上理解,比原来更营养,更高档,价格自然要更高。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其“升级”在哪儿?是更能增强抵抗力,还是能让人更聪明?没有事实比照,完全由其自说自话。事实上,此种“配方升级”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价格升级”也。可是知道其本意又能怎么样,即使是涨,也同样销得旺,因为“洋奶粉市场占有率高,就算涨了价,很多家长还是买”。
奶粉的市场需求量总体上是有限的,洋奶粉销得旺,国内奶粉的销售市场就要受到挤压,此种格局除了消费者崇洋的心理之外,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国内奶粉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自三聚氰胺事件以来,问题奶粉阴魂不散,虽说经过一系列的整顿和重新洗牌,但是问题奶粉始终难以杜绝。就在最近,广东省工商部门抽查流通环节乳制品过程中,发现湖南长沙亚华乳业5批次南山倍慧婴幼儿奶粉黄曲霉毒素M1含量超标,这是国内首次在婴幼儿奶粉中检出强致癌物,尤其是国内乳业巨头光明乳业的两款乳制品也被查出菌落总数超标,这是光明乳业在近一个月内爆出的第三起质量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再次动摇了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
当然,洋奶粉也并非都是“清一色”,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2010年3月到8月,6个月中,我国进口乳品被检出有670余吨不合格,相当于每个月查出不合格洋乳品110多吨。记者统计发现,不合格洋乳品中,婴幼儿奶粉不合格量占了近7成,总量超过450吨。2012年5月31日,广州市工商局公布了全市第一季度流通环节乳制品及含乳食品的抽检结果,进口奶粉“高培”上黑名单。然而,洋奶粉并未因此受到挫伤,仍然销得旺,个中原因在于:不少消费者认为国外奶粉进口有着严格的准入程序,远比国内自销奶粉管得严,而国内奶粉从收购、加工到销售,还没有一套严厉的监管程序。
洋奶粉随便换个马甲就能涨价,说明洋奶粉的强势,也从另一角度反衬出国内奶粉的被动。此种被动在于两点:一是生产厂家工艺、配方、设备等还存在缺陷,急需提升;二是从田间到销售的一系列中间环节监管乏力,急待加强。洋奶粉涨价的动因不在外,而在内,要使洋奶粉不敢动辄涨价,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只能寄望于国产奶粉从质量上赶上和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