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了,并不意味着就增收了。
江津区先锋镇野鸭滩村的椒农黄安武对此有着直接的体会:去年花椒收成不好,全家6亩地采摘青花椒2200斤,每斤均价在5.5元。而今年采摘量可达5000多斤,但每斤均价在3元左右,最低的时候甚至降到了2.5元/斤。
2.5元/斤,这也是江津花椒10多年来卖出的最低价。黄安武称,如果扣除采摘成本,收入还不如去年。
丰产的尴尬不仅仅在江津上演,毗邻的綦江区,滞销的花椒亦有几十万斤。
“近几年,青花椒项目在许多区县都上得很快,随着产量的放大,与其它农产品一样,花椒产业正步入供需失衡的魔咒。”花椒行业资深人士王渝直言,供需失衡是表象,如果不重视对成因问题的解决,受损的将是这个已发展起来的产业及其产业背后的上百万椒农。
江津花椒的“内忧外患”
15年前,与绝大部分农户一样,黄安武以享有退耕还林项目的政策为契机,开始种植青花椒。如今,江津青花椒种植面积已达50万亩,其中投产35万亩,涉及60万椒农利益。
在近40天的采摘期内,自发形成的先锋镇杨家店花椒交易市场,每天的干椒交易额最高可达到2000万元。
目前江津花椒的产值已突破15亿元。江津区农委副主任张洪称,江津青花椒不仅在重庆,在全国市场,都占据着主导地位。
然而,市场体量的巨大并没有为其带来抵御抗风险的能力。由供需失衡导致的价格大幅度下滑,正将江津花椒产业面临的“内忧外患”集中暴露出来。
散户种植为主——后期深加工整合难度太大和花椒品质差距大。
市场流通体系不畅——经15年发展后,15亿元的年交易额仍在马路边完成,等待贩子上门收货仍是主要交易方式。
深加工“无力”——目前江津从事花椒加工的企业接近20家,但真正可以深加工成花椒粉、花椒油、花椒沐浴露等产品的企业,只有重庆骄王花椒股份公司一家,即便这家在全国同业中都处于领先地位的深加工企业,其年产值也仅有4000万,其中还包括近2000万的保鲜花椒。
此三大症状构成江津花椒的“内忧”。而随着云南昭通花椒市场的崛起和江津周边以及渝东南、渝东北一些县的花椒逐步进入盛产期,则构成江津花椒的“外患”。
王渝称,后起之秀的昭通青花椒,由于其品质好,上市时间较江津花椒晚10多天,其价格走势正逐步取代江津市场。“内忧外患”之下,如其它特色农产品的命运一样,已成规模的江津花椒产业在今夏遭遇了产量增加、价格猛跌的“魔咒”。
青花椒发展的酉阳模式
能否打破量增价跌的“魔咒”呢?
7月20日,远隔400公里外的花椒大县——酉阳启动了今年的青花椒收购,其每斤收购价为5.2元。
酉阳花椒种植始于2008年,当时酉阳引进了重庆和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预计用三年的时间种植花椒15万亩。今年初投产可采摘100万斤鲜椒。
“敢定这个收购价,在于从项目的启动初期,就考虑到了花椒的深加工处理。”酉阳县花椒办主任王海祥称,和信农业在酉阳投资1.8亿元建立了深加工基地,满负荷运转后,年加工能力可达15万吨。
王海祥称,酉阳的收购价比江津高出2块多,深加工能力大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在种植环节,通过合理的组织模式,将公司和农户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其模式为:和信农业提供种苗、技术、农药、化肥,农户或者种植大户提供劳动力和土地,公司与农户及大户之间按照3∶7的比例分享种植收益。收购价格按照近几年花椒市场的综合平均价计算。
在和信农业营销总监李渝看来,“公司+农户”合作,并按3∶7比例分配利益的模式,改变了原来简单合作的弊端——市道好时农户不一定把货交给公司,不好时就一定要公司收下。
将公司和农户的利益连在一起,相互间不再是简单的收购关系。此举,不仅保证了花椒的品质、椒农的利益和积极性,还可避免价格大起大落带来的对后期深加工成本的剧烈波动。李渝说:“按照比例,公司享有30%的权益,与同行业的产品相比,这部分自有收益将平抑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产品在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同时,这种模式还缓解了收购期内对资金需求的巨大压力。李渝称,采取这一模式,70%的收购款是待收购结束后一次性支付给农户,这就为资金使用、调度提供了数十天的时间。
为防止价格溢出效应带来外围花椒流入,每500亩花椒,和信农业就配备了一名基地管理员,全面掌握、预估当年的产量。
王海祥称,这一模式引发的积极效应将有效避免酉阳花椒产业未来出现“量增价猛跌”的现象。
走出困境的路径选择
“酉阳的模式固然好,但用这个模式解决不了江津花椒产业的病症”。江津区副区长肖文军说,由于历史原因,江津花椒种植主要以散户为主,要解决这一产业面临的问题,只能站在产业链的后端来想办法。
据悉,江津已着手制定政策,从品质、市场、流通、深加工等几个关键环节给予“高含金量”的政策扶持。肖文军称,通过政策导向,引导企业向深加工和市场流通领域发展。
而对企业来说,他们的期待还不止这些。
骄王公司总经理聂果称,最低收购保护价补贴、企业扩展用地、产品创新补贴等都不应忽略。
聂果说,今年花椒上市之初,一些收购商联手打压价格,青花椒价格迅速掉到了每斤2.5元。用这个价除去采摘工钱和管理维护成本,椒农就无法赚钱,如果价格继续下滑,椒农就会砍树。从公司利益和整个产业发展出发,骄王公司迅即以每斤3.5元左右的价格收购了2000多吨货,市场得以逐步稳定。“从地区实际和产业长远发展出发,政府有必要建立保护价收购的补贴机制。”
在骄王公司的发展计划中,扩大产能计划已久,但受制于土地,计划迟迟无法推进。聂果称,一方面厂子需要扩大,另一方面种植基地也需要扩大规模。“目前公司只有100多亩的种植基地,如单纯扩大产能规模,公司发展将处处受制,两者要同步进行。”
同时,聂果还希望政府提高对企业研发创新产品的政策性补贴。“近三年,企业仅获得了5万元的种植示范基地补贴。”
王渝称,西南大学的研究表明,国际国内对花椒的年需求量在300万吨左右,而目前全球产量只有150万吨。在供不应求的大环境下,江津花椒今夏价格大幅下滑,问题主要出在流通和深加工两大关键环节。
“有效解决江津花椒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不仅对江津,对整个重庆花椒产业的发展都有现实意义。”王渝称,近几年,綦江、璧山、长寿、丰都、涪陵等地都在大力发展青花椒项目。好多地方都超过10万亩的规模,上百万椒农参与其中,盛产后其产值将超过30亿元。“这其中,不乏江津模式的追随者。”
王渝称,对这样一个已见起色的特色效益农业,应该给予更多的扶持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