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新西蘭华人歷史的人—专访但尼丁前市长、宪法咨询委员会成员陈永豪(Peter Chin)

陈永豪(Peter Chin)

中国花园的建成让陈永豪为但尼丁感到骄傲
他是新西兰第一个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个华裔市长,还是新西兰第一个华裔律师,如今在他71岁的高龄,成为新西兰宪法咨询委员会的成员,依然为新西兰社会服务,他就是令人尊敬的陈永豪(PeterChin)先生。
在新西兰,陈永豪先生的知名度非常高,几乎人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华裔市长,他担任了很多理事会、社会团体的工作。他的名声也远扬到中国,由于他为新西兰、中国两国人民作出的贡献,他获得2010年上海白玉兰金奖。
新西兰史上第一个华人市长
陈永豪先生出生在新西兰,小时候父母以经营一个小吃店为生,因此,小小年纪的他就要帮助父母打理店裡的生意,洗盘子,做服务生,这使得他从小就懂得生活的艰辛,也因此学习非常努力。1964年,他以优异成绩从奥塔哥大学(OtagoUniversity)法律系毕业,成为新西兰历史上第一个拿到律师执照的华人,他的律师生涯非常成功,辉煌的律师生涯走过了几十年。2004年,他成功竞选成为但尼丁市长,连任两届,直到2010年卸任。
陈永豪任市长的但尼丁市,是新西兰南岛最大的港口、交通和商业中心,但尼丁与4座城市建立了姐妹关係,分别是中国上海、日本小樽、英国爱丁堡和美国朴茨茅斯。其中,但尼丁与上海的友谊已长达16年。
记者:你是个非常成功的律师,但在你63岁时,快到退休年龄了,为什麽会参选市长?
陈永豪:说起参选市长,是个很长的话题了。但尼丁曾经是个淘金之地,有来自全世界的淘金者,也有来自中国的淘金者。但当时对华人很不公平,华人地位也非常低,要交不平等的人头税。我父母都不懂英语,他们无法跟新西兰社会交流。我的父母从未去过我就读的学校,因为他们无法跟老师沟通。我是家中6个孩子中唯一的男孩,我想我得努力改变这种情况,我想改变华人的社会地位,这也导致了我后来学法律。等我长大了,我明白,我要改变的不是一家人的生活状态,而应该是整个华人的生存状态。后来我担任律师的时候,我就很关注华人社会。刚开始竞选成为市议员,可以有机会为更多的华人服务。后来竞选市长成功,可以从政策上为华人争取更多的权益,也为新西兰社会服务。
记者:在你担任市长的8年内,你做的最成功的事情是什麽?
陈永豪:在我的任内曾经提议修建一个体育场。这个提议刚刚提出就遭到不同的意见。刚开始是论证阶段,有相当一部分议员认为,但尼丁并不需要修建一个新体育场,开支从哪裡来?地点选择在哪裡?停车问题怎麽解决?交通问题等等。但尼丁虽然是一个小城市,但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老百姓太需要一个大型体育场了,有一个大型体育场,就可以举行一些大型的国际比赛。经过论证后,大家意见趋于一致。体育场修建完工后,成为但尼丁市最大的体育场,可以容纳2万多人。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视为我这一生中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中国花园的建造。这是可以载入华人史册的事情。是我们新西兰华人的骄傲。
记者:在你的任上,有没有遗憾的事情?
陈永豪:没有,任何我想做的事情我都会马上去做,假如我努力了而没有达到目标,那不是我可以控制的,但是至少,我想做的事情都努力地去做了。人的一生,不是事事都能顺利的。成为律师,成为市长,都是我的理想,我做到了,这些工作带给我很多欢乐,我非常欣慰。
记者:你仍然怀念你的市长生涯吗?
陈永豪:不,这是一份工作,我在任的时候做好它,这个工作现在结束了。当然,我怀念我的同事们。怀念跟他们一起工作的日子。
中国花园
正如陈永豪所说,他的市长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中国花园的建成。中国花园对于新西兰的意义也同样重要。他说中国花园的项目是在他任市长之前设立的,花费11年时间,耗资760万纽币,2008年才最后建成,成为他任市长时一个非常伟大的工程。
中国花园又名兰园,坐落在但尼丁市中心,佔地0.6公顷,耗资760万新元。它借鉴上海豫园和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小中见大,闹中取静。园内亭、台、楼、阁、假山、水池俱全,精凋细刻的花窗、手工铺就的鹅卵石道独具匠心,复廊上无一重样的漏窗令人有移步换景、置身古典中国的感觉。
陈永豪说,但尼丁的很多第二代、第三代华人已经对中国完全没有任何感觉了,建立一个中国花园既是对于中国的一种怀念,也是连接两国友谊的一种方式。但尼丁的姐妹城市上海,在这个项目上给予但尼丁市巨大的支持。
1998年,“中国花园基金会”成立,投入5万纽币启动资金,并开始向各界募款。但是仅凭一个模煳的意向并不能说服人们。陈永豪担任市长后,他的华人身份,使得华人们的捐款热情高涨。这时,上海方面也拿出了设计方桉和效果图,经过了无数次修改的园林设计,风格取材于明清时代苏州的私家园林,轻灵优美的画面吸引了来自官方和民间的各种捐款。当时的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也对中国花园的建设给予极大支持,于2006年花园开工时,宣佈政府拨款370万纽币用于花园的建设。
但尼丁中国花园被称为“南半球最纯正的”中国花园。按照规划,所有亭台楼阁的木结构由中国製造,并通过新西兰建筑的标准。当时是50位中国工匠来新西兰,将在中国做好的园林重新组装起来。由于新西兰和中国在建筑理念和施工标准等方面的差异,整个合作过程非常複杂。例如,园林完全沿用中国古典建筑制式,木结构不用钉铆,通过榫接而成。新西兰地震较多,专家对园林的抗震能力表示质疑。通过各种论证和演示,新西兰专家才接受中国的方桉。园林中的假山是从中国运来的太湖石。除了花木,几乎所有的材料都来自中国,花园建成后,精美绝伦几乎就是上海“豫园”的翻版。
这个过程中,还遇到很多其它困难,要解决50个工人的签证,按照新西兰法律,这些工人必须满足新西兰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而新西兰的工资标准跟中国的工资不同,因此被移民局质疑。陈永豪说:总是有很多难题等在前面,但最终都解决了,他说,建造“兰园”的过程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
新西兰宪法咨询委员会成员
今年71岁的陈永豪已经退休,但是他的生活依旧非常精彩。
记者:现在你是新西兰宪法咨询委员会的成员,具体做些什麽工作呢?
陈永豪:这是由12个人组成的委员会,主要工作是处理宪法相关的事务,有关国家的宏观战略。我们提出建议,由内阁决定通过,目前正在讨论的议题有:我们国家需要多大的国会?需要多少国会成员?我们的选举制度需不需要改革?是3年选举一次,还是4年选举一次?我们是否应该脱离英联邦成为共和制?希望50年后的新西兰成为一个什麽样的国家?以及等等所有类似这样的事。所有这些讨论都是非常有益的。我们是一个民主国家,每个人都有权利对于国家的政体以及国家大事提出建议,因此,这个平台也是对每个公民开放的,对于每个民族都是开放的,任何人有任何建议或者意见都可以通过邮件或者我们的网站提出,或者跟我们面对面的交谈。
他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人,在他的业馀时间,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打高尔夫,参加歌剧的演出,参加过电视剧和电影的拍摄,对他来说,生活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他热爱新西兰,热爱但尼丁,他视但尼丁为自己的故乡,他生活在那裡,他说将来或者会葬在那裡。
摘自:新西兰中文先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