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正是荣昌盘龙生姜大量上市的时节。每天凌晨两点多钟,盘龙镇长岭、三合等村的田间地头热闹非凡,前来运销生姜的大货车排成长龙。
“今年生姜批发价格又涨了!”长岭村村民张昌黎说,这10多年来,盘龙姜的价格年年看涨,从2元多1公斤,上涨到现在的10多元1公斤,并且供不应求。
品质好——白里透红细嫩化渣
“因为品质好,盘龙姜在重庆盘溪批发市场销售十分好!”盘龙镇经发办主任夏良才介绍,“盘龙姜姜纤维不重,颜色白里透红,细嫩,吃在嘴里化渣,姜味浓。”
记者随手拿起一枝刚出土的盘龙嫩姜,用手指轻轻一捻,姜指就脆生生地断了。
盘龙姜到底特在哪里呢?
环境优——土壤特别种法特别
夏良才介绍,目前盘龙生姜的姜种都是从四川乐山买来的,与其它地方的姜种一样,没有特别的品种,“是种植方法特别。”
记者在长岭村的一大片姜地里,仔细观察土壤后发现,这些黑土松软,带沙,粘性不强。
原来,生姜种植中既怕涝,也怕旱,因此,对土壤的要求是既要保水,又要保肥,土壤的酸碱度要求微酸。盘龙片区的部分土壤恰恰符合这些要求。
在种植方法上,传统的生姜种植是宽行大埂,而盘龙姜的种植方法是细行密植。
这一种植方法的开创者便是长岭村的张昌黎。张昌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姜,当时用的是传统的大行种植方法,种的姜容易得姜瘟病,产量不高。
在对姜的适应性和种植方法有所研究后,上世纪90年代初,张昌黎开始试用细行姜种植方法:种植密度增加,姜种下后,用地膜覆盖,使姜出苗均匀。在施肥上,以有机肥为主。
这种新种姜法,有效地解决了姜瘟病导致的死苗等难题,姜的品质也变好,逐步形成了盘龙姜白里透红、细嫩化渣的特色。
效益高——亩纯收入超过万元
特殊的土壤加上特别的种植方法,使盘龙姜不仅品质特殊,产量也高。
传统的大行姜种植方法,每亩只有四到五千窝姜,而细行姜每亩可种2万窝左右,亩产量因而大幅上升,目前,盘龙生姜的亩产量一般都在2—3吨,高的达4吨以上。
采用地膜覆盖后,又提前了播种时间和上市时间。传统的种姜方法是谷雨下种,现在提前到立春下种,提早了1个多月。因而,盘龙姜比其它地方的姜早上市1个多月,利用了时间差。
“最近几年,我们还通过大棚恒温种姜,把生姜的上市时间提早到春节期间。”夏良才说,这期间上市的生姜,每公斤卖到了100元左右。
“产量高,价格好,使种姜的效益大幅上升,种1亩姜的年纯收入在万元以上。”张昌黎说,去年,长岭村四组的李俭成夫妻俩,种了2.5亩姜,纯收入超过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