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区郭扶镇高庙村,今年新出现了“农家乐一条街”,街两侧新修的民居,正进入最后的装修阶段。“天气一热,就会有客人来了,不搞快点怎么行?”正在指挥工人装修的阿凡提农家乐老板陆凡说。
除了郭扶镇,綦江区境内的横山、古剑山、老瀛山等海拔在800米以上的地区,都忙着整修房屋,提高接待能力和档次,迎接即将到来的“避暑经济”。记者从区旅游局了解到,今年全区每天可以提供消夏避暑的床位达到1万余张,比去年增加20%以上。
重庆是个“火炉”。每年夏秋季最热的时候,大批市民四处找寻消闲避暑之地。其中,距重庆近两百公里的贵州省桐梓县,去年就接待重庆游客30多万人(次),一些贫困村两三年便实现脱贫。
近邻的成功,让与桐梓接壤的綦江区开始审视自己的资源。去年,该区主要领导还以普通游客的身份,到桐梓“取经”。
“綦江境内有不少地方与桐梓相似。”区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郭扶高庙、古剑山等地,海拔在800至1200米,森林覆盖率高,夏天气温比重庆主城区低5至10℃。这些地区在一二产业发展上没有先天优势,农民增收相对困难;但发展避暑经济,无疑是条好路子。
从去年开始,綦江将避暑经济作为高海拔地区的重要增收手段来抓。
整体高标准开发、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推进避暑经济的重点。古剑山是綦江境内有名的避暑胜地。以前,这里由个人、企业开发,部分地方出现乱搭乱建。区里将古剑山及邻近的长田森林、清溪河三个景点连成一片,成立管委会,划定避暑区域、统一房屋风貌。同时,为保护好生态环境,景区内不少地方出现了“路为树绕道”。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拓展“钱途”的有效手段。石角镇刘罗坪海拔900米,是夏季歇凉好去处。原来因为路况差,旅游一直没有起色。去年,从镇上通往刘罗坪的20公里机耕道硬化成了水泥路,吸引来五六家企业办农家乐,今年夏天就将开门迎客。
加强“软件”建设,也成为提升避暑经济的“利器”。在郭扶镇高庙村,鑫欣农家乐老板田维良告诉记者,区里组织农家乐老板到成都等地农家乐参观,核心是学习人家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流程。“这对我们很有启发。”田维良说。
去年,郭扶镇高庙村只有25家农家乐,床位750张。进入夏季,生意火爆。
“去年夏天,村里的接待能力不够,好多客人来了又走了。”高庙村幺嫂农家乐的刘娅惋惜地说。幺嫂农家乐成立于2006年,是村里最早发展起来的农家乐之一。
今年,村里新增20家农家乐,日接待能力提升到1500人(次)。按每人每月消费1200元计算,全村夏季两三个月时间毛收入可达三四百万元。而全区今年按每天接待1万人(次)、每人每月消费1300元计算,仅两个月时间,高山农民毛收入可达两千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