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下午的中国企业家年会暨两江论坛上,与会嘉宾对重庆两江新区开展对欧贸易进行了热烈而又富有成效的探讨,大家表示,借助“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构建现代丝绸之路、打造对欧贸易新平台,对于进一步深化对欧合作意义重大。
对欧贸易将成为两江新区开放的战略重点
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鸣说,今年以来,中欧领导人多次会晤,就进一步加强双边经贸关系达成许多新的共识。两江新区作为内陆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必须高度重视开放功能,与沿海的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相比,有必要也有条件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把加强对欧贸易作为开放的战略重点。依托“渝新欧”铁路构筑起对欧贸易大通道,是两江新区构建内陆开放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翟谦介绍,2004年以来,欧盟一直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去年欧盟与中国的贸易再创新高,接近6000亿美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2000年到2010年,欧盟对中国出口年均增长13.6%,远高于欧盟总体出口增速。中欧贸易前景十分广阔,蕴含许多新的机遇,重庆两江新区构建对欧贸易新平台,既符合国家的开放战略,也能在开放方面扬长避短,发挥出自身优势。同时也会引起欧盟各国的关注,大量吸引中国和欧盟企业参与其中,相信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马玉麟说,目前,已经有250多家欧盟国家的公司在重庆投资,欧盟商会将全力支持重庆两江新区打造对欧贸易中心,并于近期在渝开设分会,加强协调和服务,进一步提高会员企业对重庆的关注度,加大投资和贸易的力度。
“渝新欧”已攻克七大难题
“渝新欧”铁路是重庆加强对欧合作的重要载体,重庆市政府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不断完善其功能,提高运营能力。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表示,目前“渝新欧”铁路已攻克了七大难题,重庆前往欧洲的陆上通道将更为方便快捷——
运价方面,目前“渝新欧”铁路通过组织回程货源,增加开班频率,有效地降低了成本。与去年相比,如今“渝新欧”货运费用下降了10%,今后重庆发标准集装箱到欧洲,费用最终会降到合理且有竞争力的水平。
在通关上,“渝新欧”铁路已实现一次申报、一次通关、一次放行,大大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
开行频率方面,由于“重庆造”笔记本电脑和打印机产量增加,特别是今后重庆将年产3000万台打印机,一天就需要运输300个集装箱,“渝新欧”铁路将从目前的每周两班,逐步增加到每周三班、每天一班。
有关全年常态化运行问题,主要是冬天经过俄罗斯的寒冷地带,气温最低在零下40℃左右,这一问题已经通过特别加装保护措施得以解决。
货物安全上,重庆已研制出可通过GPS报警的电子锁,来确保电子产品以及贵重货物的安全。
集装箱箱源方面,已通过组织回程货让集装箱回流,引进中集集装箱生产基地,以其出口到欧洲的集装箱顺带运输货物。
转轨的车板问题,已与哈萨克斯坦联系,增加了车板数量,为宽窄铁轨间转运货物提供方便。
两江新区将着力构建对欧贸易平台
构建对欧贸易平台,是贯彻国务院建设“内陆开放重要门户”要求的举措,对于两江新区发挥辐射和积聚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按照设想,两江新区将建立“四中心一功能”的对欧贸易体系。一是进口商品物流分拨中心,实现水陆空无缝连接的多式联运,将欧洲商品向全国乃至日韩、东盟等地区分拨配送。目前,正积极申请国家级整车进口口岸,一旦获批,欧洲的轿车即可直达重庆,分销周边地区。二是欧洲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利用悦来国际博览中心打造内陆最大的进口商品展示基地,并开展订单交易和批发业务。三是国际品牌中心,通过引进100家左右国际一线品牌,形成大规模的高端消费品集聚,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四是出口商品保税仓储物流中心,充分发挥保税港区功能,集聚中西部地区对欧出口商品,力争成为内陆对欧出口桥头堡。此外,按照便利通关的要求,完善内陆口岸功能,在通关、结算、外汇等方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