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说过:“创新是被逼出来的。”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双赢集团。
这家位于南川区东城街道永生桥居委会的民营企业,经过11年求索,如今已跻身“重庆市民营企业五十强”,在求索中,被反复提及的一个词便是:创新。
4月19日上午,记者在双赢集团看到,一楼大厅里,“发展生态肥料、促进生态农业、共享生态食品”的标语悬挂在醒目的位置,生态磷酸二铵、生态复合肥料、生态缓释肥料等新产品成为企业亮眼的名片。
“我们正由一个传统化肥生产企业向高科技企业转型,踏上崭新的生态之旅。”双赢集团副总裁况太强说,“一个企业的转型是生与死的大事。企业抓住了技术创新,就带来了活力,抓住了科技进步,就带来了转型。”
第一次创新:新工艺国内首创
2001年5月,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福建人蓝森古进军重庆,以“双赢集团”的名义收购了一家原重庆国有企业——南川市磷铵厂,次年,又整体并购原南川先锋磷肥厂。
双赢集团并购后,及时引进新工艺、新设备,并注入资金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系列扩能技改。况太强回忆,2001年左右,全国只有5家大型国有磷铵厂利用传统法生产总养分64%的磷酸二铵,其它化肥厂利用料浆法只能生产低等级的磷酸一铵。当时,一铵售价1000元/吨,甚至成本倒挂,二铵价格却高得多。
“我们在原来的料浆法磷酸一铵装置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生产出了符合国家标准的磷酸二铵产品,实现了企业产品升级。这一技术是料浆法磷铵工艺的重大突破,在国内尚属首创。”况太强说,二铵自主研发成功,结束了当时重庆、四川等地一直依赖美国进口同类产品的历史,很快占领了国内市场,并畅销东南亚国家。1450元-1500元/吨的售价,为集团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业务迅速向全国拓展,加大了收购重组步伐。
“一收购就改造,一改造就赚钱。”况太强感慨道。双赢集团第一次尝到了创新的甜头,通过技术进步带动了集团发展,其所属企业分布北京、重庆、四川、贵州、内蒙古、甘肃、福建等省市,实现了全国布局。(下转2版)
危机唤醒创新意识
2008年9月,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又恰逢磷复肥行业的低迷时期。当时,行业产能过剩,以二铵为例,全国需求量为550-600万吨,实际产能已达1100-1200万吨,其中双赢集团二铵产能为30万吨。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双赢主打产品价格跌去一半,经销商纷纷减少甚至拒绝进货,出口政策限制更让双赢集团“雪上加霜”。蓝森古用“内外交困”来形容当时的困境:“春节前,我们不得不停产给员工放大假。整整一个月时间,公司机器没有开动。后来坐不住进行恢复性生产,但发现价格太低,停下来的开支反而少得多。”
这场危机却让蓝森古警醒了,他决定“再借东风”。
“企业是逼出来的。不创新,只有死路一条。” 况太强说,“第一次创新的成果,让我们在上面躺了七八年。当时申报了专利,精力却主要集中在集团扩张上,专利没有跟踪,保护不够,没能形成持续的核心竞争力。要走出困境,还是得靠创新,企业要从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蓝森古做出的第一个决定是:成立工程技术中心,并将其作为集团发展的核心。
双赢集团战略发展中心总监兼技术中心主任向华勇告诉记者,为了加强新产品研发,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早在2005年,集团就成立了技术中心,不过层次较低。2009年9月,在南川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技术中心通过市经信委等5家单位联合认定,升格为市级技术中心。
向华勇介绍,集团投巨资为技术中心配置了高精密检测仪器,拥有先进的光电直读光谱仪、原子吸收检测仪、水分快速检测仪、先进的计量控制系统等设备,近3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就达1500万元以上。
中心还引进了高级工程师、农学专家、化工生产专家等一批经验丰富、实战能力强的高级技术人员,对新型湿法磷酸工艺研发、磷石膏开发新型工业材料等技术开发进行攻关,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目前,技术中心有45人从事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研发,辐射到集团下属企业共有436人以项目的形式参与到技术创新。他们还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25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2项,获得授权专利3项。
院企合作打造高端肥料
蓝森古做出的第二个决定是:到北京请教专家,探寻企业发展方向。
“资源与环境问题已迫在眉睫!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走质量替代数量的发展道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新型环保型肥料发展列入农业领域优先主题,重点研究开发环保生物肥料创制关键技术及施肥技术与相关设备。”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唐华俊等专家的建议下,蓝森古将目光瞄准了生态肥料。双赢集团也由此转变发展方式,从传统的基础肥料转向无污染、低能耗、高技术的“生态肥料”领域,致力于生态肥料、生态农业、生态食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
2010年8月28日,双赢集团和中国农科院进行院企合作,成立中国农科院·双赢集团生态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生态、环保、高效肥料技术及产品研发,现代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农化专业技术咨询服务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据介绍,双赢生态肥料可以钝化肥料中有害重金属,如砷、镉、铅、铬、汞等,嫁接了高科技植物益生菌和活性物质,同时还添加了生态有机质和钙、镁、硫、硼、锌等中微量元素。
看似简单的几十个文字,但要真正让肥料产生效果,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早在双赢集团刚刚提出发展生态肥概念之时,就曾专门召开过生态肥论证会,当时就有专家指出,要想在复合肥或者二铵等高浓度肥料中添加益生菌和活性物质非常困难,因为肥料生产过程中的高温环境以及酸碱度的变化,稍有不慎就会将这些菌类和活性物质杀死,难以发挥活化作用。
尽管传出质疑的声音,双赢集团还是主动向中国农科院的专家提出研究方向,在这个由企业家和科学家联合组成的课题组里,大家潜心研究、各个击破,不断尝试改进肥料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解决了益生菌难成活、重金属杂质难去除等问题,成功研制出高技术含量的双赢生态肥料。
通过院企合作,一系列难题得以克服,双赢生态肥终于由构想变成产品。通过双赢集团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的河北廊坊小麦试验基地、福建安溪铁观音茶叶试验基地、福建平和蜜柚试验基地、山东寿光蔬菜试验基地等多个代表不同作物的的试验示范基地结果证明,生态肥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10-35%,使农作物增产10-20%。而且由于肥料中添加了有机质以及中微量元素等,大大提高农作物品质,增强了抵御病虫害能力。同时,施用后不会给土壤带来有害物,生态肥产品中添加的活性物质,还能起到活化土壤的作用,使过去沉积下来的磷、钾等养分得以重新利用,改良土壤。“以前农民施肥,习惯上要舀一瓢农家肥和化肥放一起施,臭烘烘的;而生态肥里有一种菌种,和农家肥一起施,放一晚上就不臭了。” 况太强说。
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去年5月,双赢集团生产出来第一批 6000多吨生态肥,在德州、东北、新疆等地招商会上,颇受经销商亲睐。双赢生态磷酸二铵和生态复合肥等产品也已通过国家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首批生态认证。
目前,技术中心已成功完成了4套6万吨/年生态磷酸二铵装置技术转化,两套6万吨/年生态复合肥装置技术转化,开发出一套5万吨/年生态缓释肥料装置技术。
“双赢集团传统肥料产能40万吨/年,产值13亿左右。而今年,我们生态肥目标是销售12万吨,今后将逐渐取代传统肥料,唱主角。” 况太强说,传统磷酸二铵出厂价2900元/吨,生态磷酸二铵价格在3200-3500元/吨,纯利润比传统磷酸二铵高300元/吨。
生态肥发展前景究竟如何?当记者抛出这个问题时,况太强用一个数据说明:全国化肥总需求量5000万吨,而生态肥等高端肥料,目前市场份额还不到3%,“你说空间有好大?”
而从2011年起,双赢集团就与中国肥料与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一道,参与生态肥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并向国家发改委申报了生态肥产品标准立项工作。今年3月8日,已通过公示期。“一流的企业不光做品牌,还要做标准。作为企业参与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起草工作,标准制定下来,将成为首家受益者。” 况太强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因此走到哪里都能得到支持。” 况太强说,“而企业很实在——我需要,所以必须要走创新这条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