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现代农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为“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直辖市,重庆以科技为驱动力发展现代农业,不仅确保了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还带动三峡库区移民、贫困山区农民脱贫增收。
围绕特色产业开展科技攻关
科技,为重庆市重点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4月,山花烂漫的季节,又一批重庆晚熟柑橘开始上市。在奉节县铁佛国家级柑橘标准园,橙红的柑橘挂满枝头,果农们把果实装车运往外地。
让柑橘熟在“四月天”,是科技支持传统特色产业的结果。
5年前,重庆市95%的柑橘是每年11月至次年1月成熟的中熟品种,经常出现“销售难”。2007年,重庆市提出要避免同质竞争,利用三峡库区冬无冻害的特有优势,在长江流域万州下游重点发展2月至6月上市的晚熟鲜销品种。
但发展晚熟柑橘,要破解落果率高、易受干旱影响、加工后的果皮残渣污染三大难题。
对此,重庆市拿出上千万元科研经费,经过几年实验,探索出综合保果技术,每年亩均成本仅需增加100元左右,而落果率最高的减少了65%以上;研发出穴灌技术,每亩只需过去用水量的20%,5天浇灌一次,便可保证果树安然度过伏旱;探索出“低碳循环柑橘产业发展模式”,研发出的橘渣饲料、橘渣有机配方肥等10项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废物利用”。
【市农委有关负责人:重庆市近年来围绕重点产业,积极争取国家农业科研项目,大力支持市农科院、市畜科院等院校,突出原始创新能力建设,打造柑橘、肉牛、土鸡、生态鱼、榨菜、金银花六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快推进良种良法、农机农艺、节本增效、精深加工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努力在新品种培育、新技术集成推广、新型小微农机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
让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
科技,提升农业人才的专业素质。
近日,武隆县白云乡红星村的院坝里,今年该乡第10节农民田间学校培训课开课了。
白云乡是传统的农业乡,以蔬菜种植、毛猪养殖为支柱产业。
而这些支柱产业,就是乡里田间学校的主要“专业”。
“在座的都养了毛猪,我们来看看各位了解好多相关养殖知识。”乡畜牧站的兽医师杨国会,笑呵呵地提出一串问题,涉及当前易发猪病,防治措施等,让学员们讨论讨论。半小时后,讨论结束,杨国会对学员们的答案一一讲评,并把一些大家遗漏掉的常见猪病、防治方法,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大家。
接着,是实作环节。杨国会带大家来到养殖场。
“春季是猪腹泻病的高发期,要早预防。”杨国会告诉大家,除了实现标准化养殖、提高毛猪的抵抗力,猪舍还需保持干燥,定期消毒。针对有的养殖户喂着小猪仔,杨国会不忘提醒:新生小猪仔胃肠蠕动功能较弱,遇冷害易患腹泻,需要及时供热保暖。
一席话,听得不少农民心悦诚服地点头。
【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人才,是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近年来,重庆市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人才培养体系,除了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升现有农技推广人才队伍专业素质外,还兴办了100所“农民田地间学校”,重点培训一批种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农村人才,每年培训的农民达30万人以上。】
破解农技服务瓶颈
科技,需破解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巫溪县尖山镇百步村,没有工业企业,没有矿产资源,却适宜马铃薯生长。
“经过专家指点,马铃薯亩产提高了,每亩能挣2000块!”该镇百步村二社的庹永友高兴地说。去年,他种的马铃薯亩产达到3280.6公斤,每公斤马铃薯的收购价达到1元钱。
2009年,巫溪县农委确定了马铃薯、玉米等四大主导产业,围绕产业搭建起由15名高级农艺师组成的专家团队,攻克技术难关;筛选出1000户产业大户作为示范户,通过专家指导示范户、示范户带动农户的模式,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2010年起,高级农艺师李定莉开始担任全县马铃薯高产创建首席专家,创新并推广了以脱毒种薯推广和晚疫病防治为核心的“四推三改”集成高产技术,为全县马铃薯生产上档升位提供了技术保障。
2011年,经权威专家测产验收,尖山镇的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2513公斤,百步村村民刘功培家的马铃薯,最高亩产3962.6公斤,刷新重庆市马铃薯单产记录。目前,巫溪全县种植马铃薯近50万亩,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市农委有关负责人:近年来,重庆市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探索“服务在乡、管理在县”的管理模式,确保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等职能能有效履行。同时,通过提高基层农技员待遇水平,提高农技员工作积极性;加快建立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推进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建设,切实解决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