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人口基金认为,因生育率下降和寿命延长引起的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现象,将对人类生活的诸多领域带来深远影响——
上了岁数的老人,或行走不便,或身体不好,养老便成为大问题。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中青年一代正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照护起生病的老人来也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老龄化的形势严峻。当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上升到14%,就标志着从“老龄化社会”过渡到了“老龄社会”。完成这一过程,法国用了100多年,而巴西、中国、日本、智利等国用了25年左右。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自1980年以来,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经翻倍;到2050年,8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将是现在的4倍左右,达到3.95亿人。据联合国人口基金预测,未来5年内65岁及以上人数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超过5岁以下儿童人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变化将尤其显著,而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的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
□ 趋势
快速老龄化不容乐观
我国预计将在2026年至2027年进入“老龄社会”。截至2011年末,国内已有1.23亿名65岁及以上老人,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
到2050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三成,劳动力人口与老年人口比将由2000年的10:1下降到2.8:1。
快速老龄化是我国老龄事业面临的重要挑战。资料显示,截至目前,65岁及以上人数比例从7%增长到14%,发达国家用45年以上的时间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仅用了27年,并且一直保持高速递增趋势。
同时,人口老龄化还伴随着老年人口的高龄化。根据北京大学死亡率方案预测,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的数量将从2000年的0.94亿人增加到2050年的3.34亿人,占总人数的22.6%;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数将从2000年的1200万人增加到2050年的1.14亿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34.1%,一串串数字足以说明我国老龄化的迅猛势头。
同样让人揪心的还有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患病与失能是两大主要困扰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根据调查,60岁及以上慢性疾病患者逐年增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失能率呈上升趋势。
目前,我国城乡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余寿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处于“带病生存”状态。预计到2015年,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000万人,这无疑考验着我国的长期照护服务系统的建设。
□ 战略
加强建设 健康老龄化
随着我国人口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的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已经资助开展过多项健康老龄化长期跟踪调查,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变化、影响因素以及政策效果等方面进行多学科研究。健康老龄化已经成为应对中国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战略。
近10年间,我国的长期照顾服务发展势头良好。据了解,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9904个,床位314.9万张,年末收养老年人约242.6万人,比2005年增长了1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也进一步完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逐步拓展,已建成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万个,居家养老服务从无到有、从点到面,正在蓬勃发展。
“中国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老龄化形势严峻,解决难度大。做好老年卫生工作,不仅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和幸福,而且关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民生问题。”卫生部副部长尹力告诉记者,“我国高龄老年人多,带病生存时间长、医疗费用昂贵,老年卫生政策和措施还不够完善,针对老年人特点的专业化医疗卫生服务还没有形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针对老年人服务的能力还十分有限。”
尹力表示,在“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实施积极的健康老龄化战略,完善老年医疗保障政策和措施,提高老年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扶持和发展老年健康产业,转变老年卫生服务模式,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确保老有所依。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新增各类养老床位342万张,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卫生服务并监测65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发展老龄化产业以满足老年人的卫生保健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健康老龄化体系建设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上看,老年健康仍然面临许多挑战。我国老年健康促进体系的发展面临巨大压力,未来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走向如何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此国家、政府和社会应该足够重视,共同迎接健康老龄化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