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政策又要变了。政府原计划在7月份公布的新的移民政策本周被媒体提前爆料,其中家庭团聚类移民将发生重大变化。外泄的政策明确表示,有高收入子女担保的父母,或者能带来更多资产的父母,其移民申请的审理速度会加快;而子女收入不高的父母,其申请的审理将被放缓,而且父母也不能带未成年的子女一同移民。这一政策显示,“钱”左右着移民进度,甚至政府将置西方一直引以为傲的民主与人道不顾,不再允许父母携带未成年的子女来新西兰团聚。听起来,政府简直就是掉进钱眼儿里了。难怪反对党工党移民事务发言人Darien Fenton就说,提议中的改变显示了国家党真正的价值观——“钱就是一切。”“我们正在成为一个只欢迎那些有钱的人的国家。”
自约翰.基上台以来,国家党政府采取了不少饱受批评的大动作,如改革福利政策和公房制度、减税政策的推出以及大幅裁减国家公务人员等等,其中民众呼声最高、反响最为强烈的,当属国有资产的部分出售和Carfer农场的出售。
在第一届任期结束前不久,约翰.基冒着失去连任的风险,推出了国有资产部分出售的政策。而在第二届任期刚刚开始,他的部长们就批准了将Carfer农场出售给中国的鹏欣集团,批评的声浪至今不能平息。这两项出售可以说,直接影响到了国家党政府的执政。
历数国家党执政以来出台的这些政策,不难看出,其中都涉及到了一个“钱”字。民众反对国有资产部分出售,就像批评减税政策一样,认为约翰.基政府是在为有钱人谋福利;民众反对将Carfer农场出售给中国公司,甚至抨击约翰.基政府是在“屈服于共产党中国”。但是,想想看,冒着失去执政的风险而“屈服于共产党中国”,这对约翰.基或他的政府能有什么好处?
我们知道,新西兰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廉洁国家,作为新西兰有史以来最富有的总理,约翰.基不会缺钱到要以总理的位置来换取“共产党中国”的贿赂。
那么,国家党政府掉进钱眼儿这一现实,其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国家经济形势严峻。约翰.基政府要么在民众的反对声中下台,要么因国家经济走向崩溃而下台。作为经济人出身的约翰.基,相信后者是他所不愿看到的,那么选择前者,就要顶住舆论的压力,如果做的好,抓住机会把国家经济搞上去,国强民富,自然也会重新赢得民心;即便不成功而被迫下台,这样的结局,也要比国家经济走向崩溃来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