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洞世纪广场整治后。
鱼洞世纪广场整治前。
北部新区金开大道沿路围墙古色古香。
北部新区财信小区,房屋外立面粉饰一新,围墙设计为文化墙。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感慨:重庆是一座站立着的城市,最能体现“江”、“山”特色。然而,早些年也有人说,重庆是一座“可远看不可近观”的城市,因为不少主干道两旁横陈着破旧老房子,以及杂乱陈旧的市政设施,既影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影响了城市的品质。
2010年,一场关乎民生和城市建设的“攻坚战”——主城区主干道环境综合改造打响。两年过去了,说起主干道综合改造后的成效,市民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改与不改,大不一样”。
为城市“洗脸”迫在眉睫
夜幕降临,两江环绕的山城亮起万家灯火,如梦似幻的夜景常被外地游客赞为“小香港”。但是在前些年,山城的白天仿佛是另一重天:凌乱的广告牌下,斑驳破旧的建筑外立面,乱设乱摆的小摊小贩,花色不一的未入地的管线……
“314”总体部署对重庆的三大定位是“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提出的目标是“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由于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制,重庆主城区主干道两侧一些建筑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电线密如蜘蛛网,市政设施残缺破损,绿化档次较低、植物长势差,广告店招数量多、随意性大……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人居环境和对外开放形象。
为此,实施主干道环境综合改造,不仅能够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还能增加建筑寿命,推进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
为城市“洗脸”的“战役”,迫在眉睫。
战鼓声,在2010年2月21日擂动。
市长黄奇帆率队,与城市建设相关部门的一把手,对主城部分主干道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他们先后去了中山四路、转盘枢纽工程、机场路等路段。通过前期改造,一些路段的面貌开始清爽,但一些路段仍显“碍眼”。
“要通过改造,让城市给人刮目相看的视觉效果。”看过不少路段后,黄奇帆这样要求。
3月17日,在我市传达全国“两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市委书记薄熙来在讲话时表示,要立即启动四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城市改造。他说,一个城市自身的形象,是千家万户的生活环境,关乎民生需求。
11天后,主城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市政府要求,由市城乡建委(市重点办)总牵头,市市政委、市园林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工商局四部门各司其职,加大火力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这两个会议陆续召开,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坚定的决心。”市城乡建委主任程志毅说。
4月10日,黄奇帆主持召开主城环境综合改造动员大会。
按照规划,这次整治行动,要让主城城市面貌在3个月后得到大幅度改善。同时,利用两年时间,对主城区历史形成的27条老街区、共81段、188.9公里主干道,实施环境综合改造。
部门会诊出奇招
这一次的环境综合改造力度,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大。
“战役”正式打响后,市城乡建委、市市政委、市工商局、市园林局、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等部门负责人,就主干道环境综合改造进行了多次碰头会,由多部门共同携手、群策群力展开集中整治。
市城乡建委提出,在城市建设提档升级中,为避免大拆大建,城市环境整治要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环境更加优化,从而提升城市形象,在发展中保留城市文脉和历史记忆,让市民从环境改善中受益。
因此,主干道环境综合改造将从“架空管线下地、建筑立面整治、市政环卫设施改造、园林绿化改造、广告店招整治”等五个方面进行。
“一城绿色四季花,道路绿化连成网,公园绿珠缀满城,立体绿化显特色。”这是市园林局在主干道环境综合改造中,提出的目标。
除了修建大公园、湿地公园等“大手笔”外,为了让老百姓出门见绿,市园林部门在一些中心区、老居民区还建起一批社区公园。按照景观大道、鲜花大道的建设要求,园林部门对198条新建、改建干道绿化建设一次到位,高标准建设了高九路、嘉华大桥延伸段、金山大道等,形成了城市的绿色骨架。另外,园林部门还对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伤痕”进行及时修复,如部分大桥空白区域,都补种了植物,在转盘、节点、三角地和开敞空间等,栽植一批大苗大树,增添了城市的绿意。
“重庆夏天很热,把外墙涂得红红绿绿的容易加强热感。”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提出,城市改造,需要符合重庆的特色。如建筑外立面改造,颜色应体现出巴渝风貌,展现出淡、雅、柔和清爽的特色;如阳台外立面应整洁规范、无不良突出物;对确有必要保留的遮阳(雨)篷进行统一设计、统一材质、统一安装;对空调外机位进行规范和遮盖;防盗网可改为内设隐形防盗网。同时,通过改造及时排除附属设施的安全隐患等。
市政设施改造同样做到了“统一涂装”。在改造过程中,市市政委逐次对主干道上所有的路灯灯杆、人行天桥、立交桥等结构设施进行涂装。同时,对主城区的人行道地砖、人行护栏、大桥栏杆、天桥立柱以及窨井盖等市政设施做到了统一色彩,比如人行护栏金属栏杆采用了海灰色亚光漆;大桥栏杆、路灯杆、路名牌和交通指示牌立柱,照明配、变电箱箱体等统一采用了灰色亚光漆。
在主干道环境综合改造中,对沿街店招店牌的整治是一大重点。为了从源头上遏制店招店牌的凌乱,市工商局专门出台措施,进行了一店一招规范,通过确定店招店牌规范整治的范围和重点,将主城区城市建成区全部纳入店招店牌规范整治范围,同时确定了规范整治的重点是主城区主次干道、主要窗口地区和各区的商业中心。
同时,工商部门还提出了规范整治的目标要求,要求通过规范整治,使主城区主、次干道沿线,主要窗口地区和商业中心的店招店牌设施规范、整齐、美观,符合城市街区历史文化背景要求,与街区功能定位、建筑物设计风格相协调,与城市夜间景观相协调等。
市规划局则从规划立意的角度,整体制订、设计出能够反映山城山水特征、人文地理的改造规划。至此,重庆主干道环境综合改造,进入到整体规划设计和改造的时代,避免了过去各个区、各部门各自为政改造的局面。
各区改造大展拳脚
在这次改造中,主城各区同样大展拳脚,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作为重庆迎来送往八方来客的门户之区,渝北区对机场路周边的建筑通过“洗脸、换装、整容”,变得更加协调靓丽,拓宽为8车道的机场路绿化经过全面升级,成为了展示重庆风貌的第一景观大道,往来车辆畅通无阻。龙华大道、双龙大道等重要街区容貌全都焕然一新,商业兴隆,市民居住品质明显提升,生活更加方便舒适。
江北区以观音桥商圈为圆心,以建新南北路为轴,与华唐路、渝澳大道、桥头片区、北滨路连成一体进行综合改造,城市景观和商业价值显著提升。特别是嘉陵三村社区,从过去的“渣滓堆”蝶变为美丽的微企创业园,入驻了30多家微型企业。
依山傍水的南岸区,在城市主干道两侧种植了高大、美观的银杏树,提振了城市精神,美化了市容市貌。不仅如此,南坪商圈在经过改造后,城市公共空间更加宽敞开放,江南大道、学府大道、南滨路持续提档升级,充分展示了重庆山水之城的地域文化特征。
沙坪坝区磁器口磁童路经过改造后,变得古色古香,一砖一瓦都散发出浓郁的古镇特征;壮志路的红色主色调与红岩魂陈列馆相互协调,小龙坎、三角碑沿线昔日陈旧的建筑同样旧貌换新颜,西永西部新城则更加体现出科教高地、开放高地的新风貌。
九龙坡区直港大道以“鲜花直港街、和谐慢生活”为主题,改造成为四季有花、清爽靓丽的新街;渝州路、科园路、龙腾大道等上档升级,沿街建筑更加协调美观。
大渡口区为松青路,这条过去建筑陈旧、色彩杂乱、店面店牌凌乱的街道,请来上海世博会的设计团队量身定制“新衣”,使步行街得到延展和提升,袁茄路拓宽改造让密密麻麻的电线安全下地,街区面貌焕然一新。
巴南区巴县大道、黄溪河沿岸和鱼洞滨江路等经过改造,也成了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北碚区渝南路、文星湾路改造,充分体现黄墙青瓦的川东民居建筑风貌和浓郁的人文特征,达到了“显山露绿”的景观效果。
地处两江新区核心区的北部新区,高起点改造了金开大道、金渝大道、黄山大道,提升了机场路、园博园、两江幸福广场沿线市民的宜居水平。
作为重庆“母城”,渝中区集中了全市多数的传统历史建筑街区,长江一路、人民路等重点线路沿线,以及牛角沱、上清寺、大坪等交通节点,同样在改造中整体提档升级。特别是已改造成为“抗战文化一条街”的中山四路,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说起整治前的中山四路,用居民陈兴志的话说是“‘蜘蛛网’遍布、危旧房林立”。过去,中山四路两边电杆及绿化树上,缠有输电线、通信线、闭路电视线等明线10多种。由于长期无人管理,致使线路随意缠绕,杂乱无章。不仅如此,该路段的临街房屋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住房,外立面破损严重,有不少房屋还是危房,严重影响居民的居住安全。
对此,渝中区着手拆除了沿街危房,对外立面进行整治,将中山四路打造成具有统一建筑风格的文化风貌区。整治中特别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将中山四路纳入到抗战文化风格中,外墙和地砖的颜色一律换成青灰色,新建楼房也与整条路的怀旧风格相统一。
现在漫步整治一新的中山四路上,数百株黄葛树浓荫密布,浅灰色明清风格的房屋,沉稳地与深灰色路面融为一体,一种“很重庆”、“很巴渝”的感觉油然而生。
如今,主城累计完成了架空线下地179公里,整治建筑立面2304栋、1379.8万平方米,人行道铺装153.6万平方米,栽植胸径8厘米以上苗木7.34万株、绿化面积187.5万平方米,拆除户外广告2151块、整治店招店牌14399块,五个方面改造均超额完成。
全民动手扮靓城市
随着主干道环境综合改造带来的城市环境和品质的提升,对城市管理、市民文明行为也提出了新要求。在改造过程中,一场新的城市环境管理变革开始兴起。
2010年9月28日,当“最差社区”的黑牌,从土湾新生村社区拐角处墙上摘下来的时候,社区居民们拍响雷鸣般的掌声。市市政委从当年8月份开始推出“最佳社区”、“最差社区”评选,沙坪坝区土湾新生村社区,被评为第一批“最差”而被挂上了黑牌,不过也正是通过居民们的努力,它成为首个被摘除“黑牌”的社区。
“同样是沙坪坝的老旧社区,磁正街社区就能评为最佳社区,我们却成为了最差社区,差距究竟在什么地方?”土湾街道主任毛丽说,社区被挂上黑牌后,她和街道、社区的干部一起到磁正街社区去学习,一去,就知道差距在哪里了。
原来,磁正街的清洁,是居民自己动手,不光是靠环卫工来打扫。毛丽说,这让她相当震撼,“发动居民动手,也许比社区安排人去打扫更有作用。”
回来后,毛丽立即就着手动员社区居民自己动手打扫卫生。经过一段时间熏陶,如今,“城市是我家,扮靓靠大家,居民自己动手整治环境卫生”的理念,在社区里已深入人心。
主干道环境综合改造涉及千家万户,最开初时,部分市民担心这是“面子工程”,不予配合。对此,市建委系统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深入地开展群众工作,特别是在听取市民意见后,不断改进施工办法,以民生导向为首要原则,最终得到了市民的普遍认同和支持。
“你们再敢进来,我就用叉棍叉,看你们怕不怕!”这是去年发生在沙坪坝区小龙坎康宁村的一户居民家的一幕。这户居民不理解沙区主干道环境改造工程的做法,把前来做工作的工作人员拒之门外。
这已是沙坪坝区建委重点建设科科长李再成,第13次登门造访。又一次吃到“闭门羹”的李再成仍没有退却,而是再次从城市美化大环境、居民舒心、新工艺的好处和便利等方面,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最后终于做通了这户人家的工作,得到了他们的理解与配合,使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作为一名‘老重庆’,我看到这些年来,重庆的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说起主干道环境综合改造带来的变化,渝北区居民、62岁的余英模老人动情的说出了广大市民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