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游接待人次和外汇收入分别增长30%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6%。近日,全市旅游工作会议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召开。会议对今年全市旅游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明确了年度发展目标。
副市长谭栖伟在会上表示,重庆市今年发展旅游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培育“重庆非去不可”品牌。今年预计投入5亿元宣传营销资金,还将推出10条精品旅游线路,开展100项旅游宣传营销活动。
据悉,今年是我市“精品景区建设年”,为此,我市将加大力度推进六大精品景区建设,全力创建“世界温泉之都”,积极建设“都市大景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积极促进乡村旅游。在此基础上,还将继续以“重庆非去不可”品牌宣传为突破口,全面加强旅游宣传。
会上,谭栖伟强调,2011年的旅游工作特点是“四抓”:景区提档升级,精心打造六大精品景区;成功申报中国温泉之都,五方十泉基本建成,一圈百泉建成气候,初步形成了满足游客各种需求的温泉产品体系;积极构建都市大景区,都市旅游人次占全市旅游人次额70%以上,重庆已经成为中外游客主要旅游目的地,大礼堂正在创建5A级景区;大力开发红色旅游,目前我市共有100处红色旅游景区,其中14个列入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目录;规划了一地、六区、十县的红色旅游的总体布局,2011年红色旅游接待1200万人次,同比增长30%以上。
谭栖伟表示,去年我市旅游工作重点抓设施配套,加快旅游立体交通网络的构建,全市主要旅游景区的快速通达基本达到要求;加快星级饭店的建设,目前全市拥有6万多个床位,五星级饭店38家,19家授牌,19家待授,我市重点加快了五星级建设,今年内新开建30余家,预计到2015年,全市五星级酒店将突破100家;加快豪华游艇建造,目前全市豪华游轮15艘,到今年底游轮总数将达到30艘,旅投集团计划到年底新投入20亿元,打造10艘五星级豪华游轮。
此外,去年重庆旅游大力抓市场营销,推出了“重庆非去不可”形象宣传口号;搭建了“1+5”旅游产业发展服务平台,重庆旅游总部基地于2011年底正式开工建设;整合景区资源;激发区县活力等。
市旅游局局长刘旗在会上介绍说,围绕“重庆非去不可”的品牌,我市今年将通过电视、刊物、网络等多种平台进行推广,同时举办以“重庆非去不可”为主题的各类大型节会活动,“目的就是以生动的画面和语言,在走出去的同时,也让更多重庆人了解、推介重庆旅游”。与此同时,我市计划依托旅游娱乐频道,推出大型旅游商务栏目,打造市民出游必看的旅游咨询服务栏目,同时力争推出自制大型旅游娱乐节目。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我市将在今年继续做大游客总量,努力保持全市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力争实现来渝旅游过夜游客数与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0%,入境旅游人数与旅游外汇收入分别增长30%。
背景》》
过去的一年,重庆旅游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跨越。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市级部门积极配合我市旅游工作,有力的促进了各景区的提档升级工作。
据了解,市发展改革委已将“六大精品景区”纳入相关规划和市重点建设项目大力支持,在2010年争取到国债资金1500万元支持了巫山巫峡景区基础设施建设、1750万元支持奉节天坑地缝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又争取并到位中央专项资金3368万元支持大足石刻精品景区基础设施建设、1000万元支持武隆天生三硚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市财政局全年预算安排旅游发展资金1.5亿元,年中追加5000万元。市交委落实大昌古镇至神农架公路建设补助资金3220万元,落实奉节景区公路建设补助资金3000万元、大足石刻“五山一塔”环线公路补助资金825万元;市建委补助资金1.9亿元,改造景区沿线农村危旧房;市国土房管局安排景区公建项目用地计划4792亩;市规划局对景区提档升级规划给予大力指导和支持;市水利局投资1816.03万元,建设仙女山和奉节天坑景区饮水工程;市林业局支持“六大精品景区”绿化10余万亩;市环保局、市文化广电局、市移民局、市园林局、市扶贫办等市级部门对“六大精品景区”提档升级建设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市旅游局在工作安排和资金使用上,向“六大精品景区”建设重点倾斜,1.5亿元旅游结构资金中,直接用于“六大精品景区”的资金达1.13亿元,其中宣传营销资金8259万元、景区项目贷款贴息补助资金2911万元、旅游人才培训资金1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