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市委书记薄熙来为重庆旅游作出了精心打造“六大精品景区”的战略部署。重庆市旅游局及相关区县和部门积极行动,一场为重庆旅游业谋求跨越式发展的“攻坚战”由此打响。
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在“六大精品景区”建设的引领下,重庆主要旅游指标增幅在这一年创下历年之最,稳居全国前列,西部地区第一。
来自市旅游局的消息,“六大精品景区”共完成建设投资87.23亿元,宣传营销投入5.34亿元。实施提档升级项目172个,完工103个,建成和完善了一批旅游基础设施、旅游精典景区、旅游文化品牌,取得了接待游客480.26万人次,同比增长41.04%的优异成绩。
完善基础设施
提升景区品质
巫山小三峡主要建成了仿古栈道、宁江半岛五星级酒店主体等工程,完成了沿线房屋风貌改造,建造了小三峡特色游船4艘、趸船2艘。
奉节天坑地缝完成天坑、地缝步游道,发展了15家商务宾馆和150家标准化农家乐。武隆天生三硚建成了大仙女山游客接待中心,完成了景区数字化、《印象·武隆》实景剧等项目,新建了四星级酒店5家,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丰都南天湖完成了“一线两环”大道、天堂谷森林公园及扩湖工程、景区沿线风貌改造等。
合川钓鱼城完成了护国寺山门抢险及石刻艺术造像恢复,核心景区内构筑物的修缮及池塘水体整治、钓鱼城大道白改黑等项目。建成奇胜门停车场、嘉陵江南屏大桥、华帝王朝大酒店(五星级标准)。
涪陵白鹤梁建成了休闲广场、专用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涪陵旅游码头、涪陵大剧院主体工程、五星级金科大酒店主体工程。白鹤梁内部地面陈列馆改陈施工进入收尾阶段。
大足石刻完成了景区步游道、景观大道绿化、沿线风貌改造、夜景灯饰、北山及宝顶山星级旅游公厕、停车场等工程;完成了千手观音抢救性保护工程年度工作内容。
坚持策划规划
注重文旅结合
规划先行是近年来我市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则,各景区都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设计单位进行总体策划,注重突出精品景区的“震撼力”,高站位、高起点进行超前谋划和规划。在文物保护、文化融合、生态修复、风貌改造、景点开发、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等方面,充分展示景区的个性化、特色化和人性化。
“六大精品景区”坚持以文化为灵魂,在景区策划、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凝炼文化主题,深挖文化内涵,以实现文化与旅游、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的有机结合。如长江三峡景区突出巫文化、巴文化、三国文化和移民文化,大足石刻景区突出石刻文化和孝文化,仙女山以《印象·武隆》为载体突出原生态、大自然的民俗文化,“白鹤梁”、“钓鱼城”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加大宣传力度
深化营销策略
强势推出以“六大精品景区”为核心的“重庆非去不可”宣传营销主题口号,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可。搭建了“1+5”旅游宣传平台,即成立了重庆旅游文化传媒(集团)公司、重庆旅游影视传媒公司、重庆旅游新报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非去不可”网络有限公司,推出了重庆电视台旅游娱乐频道。加强了与中央电视台、新华网、重庆卫视、重庆日报等市内外各大知名媒体的战略合作。同时还借助各种资源深度宣传,无偿利用中国电信5500个公用电话亭、200万个手机用户、200万个宽带用户、1000万个固话用户、1万个营业网点等资源开展“重庆非去不可”品牌宣传;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联合推出了“我和我的重庆”主题卡、“温泉之都”养生卡,使重庆旅游宣传与游客同行;争取市委宣传部的支持,取得了主城窗口繁华地段的20块LED公益广告牌垄断资源的建设经营权,并取得机场路、内环快速路和射线收费站连续看板等共62块户外公益广告牌的发布权;推出了40集“人人游重庆”节目。
新成立的重庆旅游营销中心,分别与奥地利、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印度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的12家境外旅行商签订《关于设立重庆旅游营销中心境外办事处合作协议》,设立重庆旅游营销中心境外办事处12个。出台了《重庆市国内旅游奖励指导意见》、《重庆市入境旅游奖励办法》、《重庆市长江三峡旅游奖励办法》和《重庆市旅游宣传营销资金补助管理办法》4个营销奖励政策。整合全市主要旅游区县和景区的营销资源,组织到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巡游巡展活动,成功推出了长江三峡邮轮旅游精品四日游、重庆山水都市+长江三峡精品四日游、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长江三峡精品四日游、武隆天生三硚世界自然遗产+长江三峡精品六日游、合川钓鱼城世界古战场遗迹+长江三峡精品四日游6条精品旅游线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