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药交所运行一年多来,交易制度得到市场认可,会员踊跃进场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医药交易、交收配送、货款结算秩序井然。药交所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得到了有效验证。
做到了“四个统一”
统一进场交易。药交所平台的成功运行实现了全市药品和医疗器械统一、集中进场交易,极大地规范了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秩序。
统一配送监管。交易所通过电子交易平台对所有发生的交易订单配送情况进行全程监管,确保药品48小时配送到位。
统一支付结算。建立起全市集中统一结算平台和60天限时结算货款制度的严格实施。
统一考核评价。对交易各方的考核评价和信息公开披露,会员履约诚信度和服务质量提高。
实现了“五大规范”
规范市场准入。严把准入关,加强企业资质、产品资质审查,确保合法企业、合规医药进场交易,保证交易药品为“安全药、放心药”。
规范交易秩序。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统一进入平台采购,严格落实交易规则制度。
规范交易价格。医药交易入市价、挂牌价以及“价格双控”制度得到落实,规范了全市交易价格。
规范配送交收。实施会员诚信考核办法,建立“黑名单”制和市场清退机制,切实提高了会员履约诚信度和服务质量。
规范货款结算。实现统一限时结算,解决了过去长期拖欠货款情况。
发挥了 “六大功能”
改善流通秩序。电子挂牌交易方式下,买卖双方直接交易,打破医药购销多级代理体制,避免了“中间环节”层层加价,医药交易实现了流通环节扁平化,减少了医药购销中人为操作的主观因素,流通秩序得到改善。
合理控制药价。通过实行交易限价制度,建立开放竞争机制,减少中间环节,解决货款拖欠,加强医院采购行为监督以及实时公开信息等多种强有力措施,有效抑制了药价虚高,促进医药价格理性回归。
促进行风建设。药品交易所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交易主体、交易价格、交易过程、交易结果等信息全部公开,药厂、医院和配送企业的交易行为置于政府主管部门、新闻媒体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真正实现“阳光交易”,极大地约束了药厂的不正当销售行为和医疗机构的采购行为,有效遏制了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促进了行风建设。
提升监管效率。通过电子交易平台,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监管效率,降低了监管成本。药交所对交易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维护正常交易秩序;物价部门可随时监测药品和医疗器械价格;药监部门对每一笔交易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流向、质量可随时抽检;政府纠风、监察部门可及时对交易违规行为进行监控。
推动全市医改。医药价格的理性回归,将逐步破除“以药补医”的旧机制,必将加速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一是促使医院加强管理,严格成本控制,提高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率;二是加快推动我市医保预付制的全面实施;三是加快推进医疗技术服务价格调整;四是促进完善补偿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保障和多渠道补偿机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优化资源配置。交易所积极发挥市场调节功能,通过充分竞争、优胜劣汰,有助于促进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引导企业朝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