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梁——长江涪陵段一处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今年,作为我市重点打造的六大精品景区之一,涪陵区围绕使白鹤梁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年接待能力达到100万人次、打造国家5A级景区、形成精品旅游集群的目标,在白鹤梁景区大做文章。
据悉,今年1-11月,涪陵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377万人次、增长93.7%,实现旅游收入10亿元、增长112%,正成为“重庆非去不可”的重要支撑点。
博物馆下月将重新与市民见面
近日,在涪陵区白鹤梁水下景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们正在好奇地观看着视窗外:潜水员正在为水下37.5米的白鹤梁题刻“洗脸”。
据了解,从今年7月10日起,博物馆改造工程开始动工。经过5个月的攻坚,整体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改造后的博物馆将于下月与市民见面,届时,市民们将体验到更为先进、人性化的服务。
据涪陵区旅游局介绍,此次博物馆改造工程共完成投资1642万元。
“我们调整了外立面玻璃幕墙安装和消防、空调系统的装置,还完成了一层的功能性公共空间、二层的陈列展示厅空间改造及陈列布展。”博物馆负责人介绍说,此次改造工程浩大,基本完成观众语音导览系统、导识系统、门禁验票系统、安检升级系统、卫生间改造等新增配套工程,目前,正在进行运行调试,预计将于元旦前后重新对外开放。
据了解,改造后的博物馆呈现给游人的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有听觉上的盛宴。博物馆将以“水、石、诗、馆”为主题,分别链接“生命之水——世界大河文明中的水文观测”、“长江之尺——白鹤梁题刻的科学价值”、“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的人文价值”、“三峡明珠——世界首座遗址类水下博物馆”等背景知识,丰富了展示内容。
同时,博物馆改造后,突出了声、光、电等新型展示方式。水墨动画《风俗石梁》采用超窄边视频拼接技术、8声道音频播放系统,形成一道10米长的视觉景观廊道,技术手段国内领先;白鹤梁全景模型和水下无压容器模型均采用多媒体灯光模型,廊道观景窗设置感应式语音解说系统。空间更加敞亮。新增500平方米陈展面积和观众活动区,增设等候区、互动区、售卖区等场所,功能设置更加人性化。
白鹤梁旅游景点群相继建成
可容多个足球场,抗千磅炸弹,防8级地震……6万多人秘密奋斗18年,建造了“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
去年,涪陵区将“816地下核工程”首次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并成为国防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悉,涪陵区准备在“816核军工洞”上继续做文章,计划投资3亿元升级改造“816核军工洞”,打造具有震撼力的“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截至目前,已完成接待大厅改造和人行通道建设。
提起涪陵,还有一宝不得不提,那就是榨菜。作为当地最出名的特产之一,涪陵榨菜与欧洲酸黄瓜、德国酸甘蓝一起,被列为世界三大酱腌名菜,早已被公认为涪陵最出名的一张名片。
在涪陵,这里有全国独一无二的“榨菜办”,由此可见榨菜在当地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涪陵城的房子,是靠榨菜垒起来的。”涪陵区榨菜管理办负责人说,涪陵全区榨菜种植涉及到的相关人口达60余万人,超过涪陵区总人口的一半,是名副其实的“榨菜之乡”。
涪陵区还计划投资4.5亿元建设占地180亩的榨菜博物馆文化景区,新建榨菜博物馆、修缮邱家榨菜作坊和邱家上院,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届时,将涪陵榨菜历史与文化更好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另外,涪陵区还计划投资80亿元建设北山坪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包括高标准运动休闲公园、环湖5公里的自行车赛道等体育旅游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3亿元,完成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安置房和旅游专用公路已于9月开工建设,景观大道和五星级酒店、会所本月28日开工建设。整个项目处于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期待给市民们一个惊喜。
白鹤梁将作为背景被拍成电视剧
据涪陵区旅游局介绍,目前涪陵白鹤梁的申遗文本包括保护措施和管理办法已经出来,准备在明年1月递交国家文物局,按照2013年申遗成功倒计时开展工作。为了配合申遗工作,涪陵区与北京一家影视文化公司合作,投资5400万元,以白鹤梁为背景,拍摄30集电视剧《秦时明月》,明年1月初将在涪陵开机。
另外,涪陵区投资6160万元建设的涪陵旅游码头,目前,4000平方米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售票大厅、餐饮区、候船大厅等公共服务区域的室内装修基本完成,形成3000吨级游船靠泊能力、225万人次的年通过能力。
65岁的涪陵市民郑萍自从退休后,就天天早上到锦绣洲广场散步锻炼,享受绿色空间带来的清新空气。
据悉,深受涪陵市民喜爱的锦绣洲广场面积达5.96万平方米,其中景观面积2.67万平方米,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临江广场,改造后新添“长江情”和“乌江魂”大型紫铜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