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户参保居民领到了养老金。
.jpg)
重庆市“民心佳园”公租房小区内,市民在农转城展板前浏览。
.jpg)
农村居民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现场填写《农村居民转户申请表》。
渝中区较场口,市民正在咨询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情况。
.jpg)
在渝中区石油路派出所,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咨询办理农村居民户口转城镇居民户口相关事宜。
.jpg)
大足县棠香街道办事处金星社区,村民正在填写《农转城申请表》。
重庆频道消息 去年6月,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提出的“民生十条”中写道:“以解决农民工户口为突破,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力争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从去年8月开始,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大规模的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入户条件,为农村人转户进城大开方便之门。一年多过去,全市“农转城”转户人数超过310万人,平均每天6299名农村居民转户当上城里人。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8.6个百分点,达到37.8%。
户籍差异制约经济发展
“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农村一间房”——多年前,农民到城里来生活,要缴“城市增容费”;有的人挣到钱后,不惜花费上万元,购买一个城市户口……跳出“农门”变身城里人,是好几代农村人的梦想。
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里,城里挣钱的机会无疑更多,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条件更好,社会福利待遇更优厚……城乡二元化,带来的不单单是户口簿上“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字面差异,更有附着在户籍上的不合理的公共产品分配制度。
尽管我市户籍制度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06年就率先放宽了农民工转户进城的准入条件,但城市门槛依然较高,不少想到城里安家落户的农村人,被挡在门外。
“户籍差异,不仅影响社会公平,影响进城农民工在城市的消费积极性,也导致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渠道不畅,农村资源利用效率低,成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市政府秘书长、市户改办主任陈和平表示。
破冰之举得到中央认可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去年年初,市长黄奇帆亲自挂帅,成立市户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我市先后派出3个考察组赴北京、上海、广东等7省市学习经验做法,组织召开专家学者、区县政府、乡镇基层干部、农民工、大中专学生座谈会,开展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工抽样调查,并完成50种数据报表的采集统计。
经过30多次修改,《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意见》最终形成。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制定了农村土地退出和利用、户口迁移、社会保障3个核心配套办法。改革思路之新、力度之大、措施之细,我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不仅得到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等部委的肯定,还得到中央领导的认可和支持。不少媒体称之为:户籍制度改革的“破冰之举”。
陈和平介绍,我市户籍制度改革着眼于制度层面的积极稳妥,着力于政策的创新和突破,相继出台了36个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文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户改制度体系。
无需农民用土地换户籍
在大坪经销猪肉的陈刚,离开老家合川已有20多年,一心想在城里安家落户。4年前,陈刚在城里买了房,打算把自己和孩子的户口迁进城。他担心,自己老了没有保障,只能回去再当农民,他更不愿看见下一代和他一样。
“人均房屋面积30平方米以上、要有大专以上文凭、子女挂靠父母落户须未成年”……陈刚不止一次咨询落户政策,但由于当时的种种限制,他一直没能圆梦。
去年8月,新的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出台,让陈刚看到了希望。从申报材料到领取新的户口簿,陈刚只用了短短两三天,夙愿就实现了。陈刚幸运地成为了全市“转户第一人”。除了户改带来的这次梦寐以求的机会,让他更觉欣喜的是,政府并不强制要求转户农民退出农村的房屋和土地。
“和以往的改革最大的不同是,我们不以‘土地换户籍’,而是以稳定就业、有稳定收入为前提。”市户改办负责人说,户改启动前,重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3%,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远低二十几个百分点。像陈刚这样进城务工经商多年的农民,早已在城里就业、生活,事实上已成为城市里的一分子,他们中间很多人并不打算再回农村务农。如果不转户,就无法享受城里的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保障,子女入学、看病、养老、就业等负担也比城里人高。重庆启动新一轮户改的目的,就是要让在城里有住所、有收入的农民能够更加安心地留在城里生活。
该负责人说,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属于用益物权,是农民的资产和财富,哪怕转户进城,也不强行要求退出。这好比城里人到农村定居一样,城里的房产还是他自己的。户改一年多来,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已提高至37.8%,没有出现一起强迫农民退地的事件。
转户退房退地全凭自愿
在市燃气集团管道维护分公司担任抢险配合工的徐树平也很幸运。去年12月9日,他成为我市第100万个转户居民。和陈刚一样,徐树平也不打算现在退出长寿农村的房屋和土地,因为长寿这几年发展很快,徐树平盼着征地拆迁的那一天,可以领到一大笔补偿款。
比他早两个月转户的大足居民张邦凤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她的子女在城里工作并买了房,她和老伴都搬到了城里居住,大足老家的房子破破烂烂,根本不值钱。现在退出土地,不但一次性可得到好几万元补偿,老两口每人每月还可以领到500元城镇养老保险金,替孩子减轻了不少负担。
北碚区天府镇文星村的郑开碧,是当地最早办理整户转户手续的。邻居们看她家六口人转户后都享受到了好处,也纷纷跟着整户转户。老家在璧山的周泽良也有自己的选择,儿子媳妇和老伴、孙子都转了户,他却选择保留农村户口,打算承包一片土地搞规模化种植养殖,带领大伙儿一起增收致富。
“什么叫公平?我把苹果切好让你来选,就是一种公平。”市政府户改办负责人说,户改政策规定,只要在主城区工作5年以上、区县城工作3年以上就可以转户,转户、退地、退房都坚持自愿原则,不搞“一刀切”,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有选择的权利。
“想什么时候转就什么时候转,想整户转就整户转,想个人转就个人转;是否退地?什么时候退地?全由农民自己做主。”该负责人表示,一年多来,从转户居民反馈的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
“五件衣服”一步到位
30岁的刘健提起转户,总是喜笑颜开。刘健的老家在荣昌县昌元街道许溪村,他和妻子在荣昌县城一家摩托车装配厂工作。小两口在工厂附近买了一套房子,把老母亲接来一起住。眼看女儿马上要上学了,刘健为全家办理了转户手续,女儿不缴择校费就可以就近入学,夫妻俩也能享受标准更高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好处还不止这些。”刘健老家的土墙瓦房是解放初期修的,早就成了危房。刘健退掉了老家的房屋和宅基地,一下子领到了6.67万元补偿款。给母亲缴纳退地农转城养老保险4.1万元后,还剩2.57万元。现在,母亲每月按时领到500元养老金。“一转户,我感觉身上的负担轻多了。户改政策的确是替我们老百姓着想。”刘健说。
“改革不是要剥夺农民的权利,更不是要让农民流离失所、让城市出现贫民窟。政府大力投入,确保城市里的‘五件衣服’一步到位,就是把农民的尊严和财富放在首位来考虑,要让农民带着尊严和财富进城,这既是对进城农民身份、地位的认同,也是对农民基本权利的切实尊重与保护。”市户改办负责人说。
陈和平表示,为了进一步巩固户籍制度改革成果,保护改革政策的延续性,最终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全面助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2012年开始,我市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将转入常态化。今后,将按照现行户籍政策和城市容量、农民转移规律来进行户籍的迁移,保证农村居民有序地向城市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