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引泉” 造就山中城郭
这应该是一个初夏的清晨,晨曦穿透山顶的白云,在山顶的林地上洒下星星点点的光斑。露水从葱嫩的野草上悄然滑落,滋润覆盖泥土的苔廯。山脚的大宁河水静静地流淌着,清澈见底,鱼儿翕忽游乐,往来嬉戏。
林间,一只长着美丽长角的白鹿优雅地舔食着浆果上的露珠,它似乎并不清楚,不远处一位身披兽皮的猎手已经悄然拿起了弓箭。
突然,天空盘旋的鹞鹰发出一声嘶鸣。受惊的白鹿甩开四蹄向丛林深处跑去。敏捷的猎手不愿放弃到手的猎物,紧随白鹿追去。
白鹿似乎并未尽全力奔逃,不时还回首张望,而猎手却竭尽全力在追赶。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就在奔跑的猎手撩起弓箭准备发出最后一击时,瞬间爆发的一片银光迷失了他的双眼。银光过后,白鹿不见了踪影。猎手的眼前,只剩下一座山洞和洞中汩汩淌出的清泉。
沮丧的猎手此时已是又累又渴。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竹筒,舀起泉水便喝,却发现看似清澈的泉水咸得出奇。猎手惊喜万分,用竹筒带回泉水,回家熬出了一捧雪白的食盐。盐是当时珍贵无比的东西,猎手醒悟,原来白鹿是来指引人们找到盐泉的神使。
山中发现盐泉的喜讯,很快传播开来,人们纷纷前往汲水熬盐,并依山修房。逐渐地,小道踏成了大路,山林变成了市井。盐泉所在的大山,被人们命名为宝源山。人们在盐泉旁建起了“猎神庙”,在泉眼旁的石壁上镌刻上了纪念猎神发现盐泉的功绩,曰“黄金玉洞”和“宝源天产”。一座繁华的城郭,也随之在大宁河畔崛起,绵延千年。“白鹿引泉”的雕像,也成为了有“桃源峡郡”美誉的巫溪县城的标志。
“巫咸文化” 领衔华夏文明
“白鹿引泉”的传说,在大宁河畔的宁厂古镇已流传了五千年。这里的文明,伴随着华夏大地五千年文明衍兴。中国最古老的文献《山海经》,及著名古籍《水经注》、《华阳国志》中,都曾对源于宁厂古镇前身“巫咸古国”的“巫咸文化”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山海经》载:“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
据历史学家考证,“巫咸国”的地理位置就在现在的巫溪县宁厂镇一带。其中的“葆山”应当就是现在的“宝源山”。当时,巫山、巫溪一带聚居着一些巫人部族,“十巫”之首“巫咸”创立了“巫咸国”。“咸”即“盐”,巫咸国以盐兴国,同时还盛产药材。
《山海经》又载:“有琶裰5鬯瓷抟蹬处,是谓巫琶瘛N着民朌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
这段话的意思是:巫咸国在舜时期称巫殴N着国民不用耕地织布,衣食也非常充裕,就因为拥有食盐资源。各地农牧人都应其所需求,运其土产前来兑换食盐。巫殴斐“百谷所聚”的富裕国家。
从《山海经》的记录不难看出,“巫咸文化”是最早的华夏文明之一。由制盐而兴的宁厂古镇,曾创造“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吴蜀之货,咸荟于此”、“利分秦楚域,泽沛汉唐年”的辉煌。在清乾隆年间,宁厂古镇的盐灶达336座,煎锅1008口,号称“万号盐烟”。那些仍居住在古镇上的老人们说,直到解放初期,这里还有用柴炭灶熬盐的作坊91家。每家作坊每天能产盐4-11担,每担100斤。全镇盐年产量20万担以上。修建于峭壁间的盐马古道和奔腾不息的大宁河水,成为了食盐外销的交通要脉。
宁厂古镇可谓是三峡地区古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和摇篮之一,堪称世界的“上古盐都”。自盐业兴盛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在这里设立监、州、县。明清时期,宁厂古镇已成为全国十大盐都之一。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辉煌的历史长河中,“巫咸文化”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古镇涅槃 盛景将重现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社会的进步,古镇昔日的兴盛终于在1998年告一段落。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这一年,镇上所有的制盐作坊全部停产。
告别往日的喧嚣,如今的宁厂古镇依然能在安详与宁静中四处透出历史文化的厚重。古镇依山傍水,青石街道蜿蜒逼仄。“七里半边街”上,传统结构的木楼、吊脚楼随处可见。古镇四周,迄今保存着大量手工制盐的遗迹。那布满青苔却依然屹立的扯卤木架,那铁锈遍身却仍旧坚固的熬盐铁锅,那龙君庙前汩汩喷流盐泉的石龙头、分卤孔,似乎仍在滔滔不绝地向后人诉说着古镇当年“万商云集”的盛景。
2010年12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公布,宁厂古镇榜上有名。当年,巫溪县开始通过各种形式对宁厂镇历史文化保护进行广泛宣传。宁厂镇政府与县文管所共同对古镇62处历史建筑、文物古迹、环境要素进行登记建档,挂牌保护。对已获市、县级文保单位的自留盐井、龙君庙依法划定了保护范围,并委托所在地社区进行保护管理。对出桥头溪码头、盐卤分孔遗址、制盐作坊、方家老屋等13个具有较深历史文化底蕴的历史建筑,申报县级文保单位。
同年,在市城乡建委的大力支持下,巫溪县政府投资1200多万元,完成了宁厂镇公路交通的“白改黑”,修建了临时停车场,对部分已损坏的步行路进行了恢复建设;逐步加快对古建筑、人文景观的恢复,投资160多万元对盐造厂、吴王庙遗址进行清淤、恢复,建立了宁厂镇历史文化陈列馆。今年又启动了5座危桥的修缮工作和龙君庙的复建准备工作。
随着宁厂古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的申报成功,结合独具魅力的巫文化,巫溪县完成了《宁厂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规划》的修编,投资3.5亿元进行宁厂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同时,拟将宁厂古镇建设成巫咸古国遗址公园。现已委托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巫咸古国遗址公园的初步设计方案,以及宁厂古镇的水保、环评、地图测绘、地灾评估等工作。而随着古镇被重庆纳入“7+4”旅游发展战略,被重庆市交旅集团纳入重庆市三峡库区旅游总体开发项目,古镇发展再次迎来重大契机。
不久之后,一座充满传奇色彩,曾领衔华夏文明的“千年盐都”,将广纳四海宾朋,重现昔日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