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足、新起点、新高度。
本月中旬,随着大足区第一届党代会的召开,处在“成渝之心”的新大足,正式启航。
新大足的新起点从哪里开始呢?
大足区委书记江涛说“从做‘大文章’开始。”
“双核辐射”的“桥头堡”要用“大文章”来破“中部塌陷”的困局,在“成渝之心”强势崛起
临近年底,大足双桥经济开发区内又有一批大项目进入,同时,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工业经济展现出大发展的势头。
“双核辐射”下的“成渝之心”,一启航就显示出强劲发展的好势头。
明年底成渝直线高速公路通车后,大足可同时进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和“成都1小时经济圈”,处在“双核”同时辐射的中心点。因而,大足成了“成渝之心”,也是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桥头堡”。
“成渝经济区作为中国经济版图的‘第四增长极’,在重庆、成都两座特大城市之间将催生出多个新的增长极。”江涛说,而大足正处在“双核辐射”中的“桥头堡”,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将突破“中部塌陷”的困局,实现强势崛起。
“成渝之心”将如何破“中部塌陷”的困局呢?
“在区第一届党代会上,制定了用‘大文章’来破局的发展大战略。”江涛说,即大开放、大城市、大工业、大旅游、大物流、大统筹。
这六篇“大文章”,整合了大足的资源、文化优势,构建起接受“双核辐射”的大平台,将使各类资源迅速向大足这块成渝经济带上的“洼地”集聚。
现代宜居城市的大发展,将在“成渝之心”崛起一座以石刻文化为主要内涵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在大足城市建设中,主城三环城市主干道的建设已经启动,120公里的“井”字型高速公路,以及城市快速连接大道的建设,将使这座“成渝之心”城市,成为重庆、成都,以及永川、合川、内江、遂宁间最便捷的交通枢纽。
“现代宜居城市建设是新大足的发展重点。”江涛说,按照第一届党代会制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大足将建成80平方公里、80万城市人口,成渝经济带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在大足的城市发展中,实行的是“一中心两轴线”的发展,主城区将建成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宝邮路沿线的双桥经开区、龙水城区将建成高端产业服务区、成渝直线高速路沿线的万古、三驱等中心镇将建成城乡统筹的卫星镇。
“文化为魂是我们这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特色。”江涛说,目前,大足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突出“千年石刻”和“唐风宋韵”的历史文化底蕴,将石刻元素、历史元素注入城市灵魂中,规划并启动建设一批重大标志性功能性建筑。
新大足这一“成渝之心”,是渝西地区最早提出生态建设的地区。因而,在多年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建成渝经济带上最生态的城市,成为新大足的目标。
目前,大足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坚持以生态立城,启动了15个城市森林公园和“三河六湖”水系公园,以及“两横两纵”绿色长廊的建设,未来5年内,全区的森林覆盖率将超过45%。
文化和生态,将给新大足这座成渝经济带上区域性中心城市,注入内涵,提升形象。
(小标)大开放下的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是成渝经济带上这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产业支撑
“我们要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一座生态经济城市。”江涛说,破“中部塌陷”的困局,需要产业作支撑。因此,新大足将以大开放引领产业全面转型。
大工业是新大足产业转型中的重头戏,在转型中,一方面发挥后发优势,打造一批居全市、全国行业领先的特色产业集群,一方面用先进技术提升传统制造业。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大足已经在建设世界最大的聚光光伏太阳能发电装备制造基地,打造引领全球行业发展的产业先驱;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打造全国重要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打造世界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锶产品加工基地等。
在提升传统制造业中,大足已经开始引进掌握了核心技术的成套设备制造商,运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改造提升汽摩制造、现代五金等传统制造业,发展工程机械、通用航空配套、大型结构件等装备制造业。
“到2016年,新大足的大工业将实现总产值1500亿元以上。”江涛说。
在大足的龙水和双桥,正在形成“成渝之心”大物流中心。双桥正在建设的千亿物流园,龙水已经形成规模的五金、钢材大市场等,已经开始辐射周边。因此,在未来5年内,大足将建成五金、钢材、机电、农产品等一批百亿级的市场集群。
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是新大足的优势,江涛说,到2016年,大足的旅游接待人数将超过2000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将超过100亿元。
大足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核心是挖掘大足石刻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目前,正在把宝顶石刻的核心景区迅速扩大到30平方公里,建设以佛教展示佛教艺术和佛教文化为主、集全球石质文物研究、保护于一体的大足石刻博物馆;围绕“孝行天下”打造北山景区,围绕“道法自然”打造南山景区。
在大旅游的开发中,大足已开始依托国家级旅游资源玉龙山、龙水湖等,打造国际度假区和会议会展中心,建设中国西部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重庆(国际)鲜花港等。
“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将是新大足这座成渝经济带上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产业支撑。”江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