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中山古镇的人,大多会迷醉于古镇千年的老街建筑,游乐于古镇独特的山水之间,若时逢春节、元宵节,还能与千人同庆,品尝千米长宴。
没到过中山古镇的人,兴许会向往古镇老街穿斗式的特色建筑和深幽静谧的古庄园,想品尝石板糍粑、烟熏豆腐、咂酒等古镇民间小吃,或幻想着在小街巷里听老人们讲爱情天梯的故事。
中山古镇,是一个值得去走、值得去读的古镇。
悉心保护老街 创意打造“西少林”
中山古镇位于区南部,地处渝川黔生态旅游金三角的核心区域。距重庆主城96公里,离江津城区56公里,渝泸高速通车后,重庆主城至中山古镇车程可缩减至1小时左右。
“古镇原名三合场,由原老场、龙洞场、马桑垭3个场合并而成。据南宋《清溪龙洞题名》碑刻记载,龙洞场可考历史860年。2005年,古镇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山地民居建筑群。”江津区文化站站长刘栋林介绍,中山古镇传承千年,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神奇的世外幽溪、史前生物、双叠瀑布、民国碉楼、清代庄园、宋代题刻、唐代古刹、汉代岩墓,是一座以“商德”为品牌,以历史文化为支撑,以古庄园为亮点,以民风民俗为特色,以山水和谐、天人合一为理念而闻名于世的千年古镇。
中山古镇特殊的人情、地情,造就了独有的民俗文化,川剧坐唱、婚俗表演、打道琴、庙会、灯戏、赛龙舟等民俗文化活动传承至今,而多姿多彩的古镇巴人文化、移民文化、商德文化、边贸文化、民俗文化、楹联文化……都会给远道而来的游客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助理张其悦说,古镇对文化和生活的传承作用不能在开发中摈弃。中山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一直遵循这一思路。据中山镇副镇长郭向阳介绍,目前,该镇正在狠抓老街的改造和古庄园的修复,对老街进行管网下地、河道拓宽等改造,并成立古镇保护协会,组成巡查小组,以保证老街不受人为破坏。另外,还大力引进有实力、有担当的企业修复古庄园,并以双峰寺为核心创意打造“西少林”。作为中山古镇核心区的老街,建筑大多是木质结构,易火易损,必须悉心保护,不能有失。
特色千米长宴 壮哉爱情天梯
自古以来,中山古镇就有“千米汇长宴,万人祈福祉”的习俗。2006年1月27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山政府把这一传统的习俗对外发布,这一天,中山古镇又举办了古镇最长的宴席,千年古镇,千米长街,千人团年。168桌的桌席摆满了1132米的古镇老街,来自国内外游客和当地群众近5000人参与其中,听川剧、看舞狮,领略古老商德,体味浓浓亲情,共吃团圆饭,尽情享受传统节日的快乐。
经过媒体的宣传报道,自此之后,“千米长宴”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慕名而来,感受中山人的热情好客,品味古镇内浓郁的特色文化。
“每年千米长宴时,都会有大量的游客让我说说古镇的历史、讲讲建筑的风格,不过大家最想听的还是爱情天梯的故事。”刘栋林说。
中山镇往南30多公里处,是数万亩连绵起伏、人迹罕至的深山,这里紧邻四面山、四川合江自怀,是渝、川、黔三省市交会处。2001年,渝北的一队户外旅行者前往四面山附近原始森林探险时发现一对老人居住在此,他们就是爱情天梯的主人公。
50多年前,古镇高滩村村民刘国江和比他大10岁的寡妇徐朝清相爱,当时徐朝清已有4个孩子,引来村民的闲言碎语,他们便携手私奔到与世隔绝的深山,远离一切现代文明,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虽然徐朝清一辈子也没下过几次山,但为让爱人出行安全,刘国江一生都忙着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通向外界,一凿就是半个世纪。最后,凿出6000多级“爱情天梯”。他们与野兽争食,靠野菜和双手养大7个孩子。刘国江和徐朝清的爱情故事经国内外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巨大反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