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兰专讯)11月26日大选落下帷幕,硝烟却未散尽,尤其是工党华人国会议员霍建强是否当选连任,成了关注焦点。根据选举委员会的初选报告,他是当选连任,但是占全部选票10%的特殊选票计票结果将最终决定他的去留。
根据法律,大选后的两周(今年是在12月10日星期六)会揭晓最终结果,我们赶在谜底揭晓之前特别采访了霍议员。
问:为什么今年大选会是这种情形?
答:因为工党得票27.1%,获得34席――按选举委员会的公布,工党获22个分区席位,12个不分区席位。我在全党70名候选人中排名21,扣掉从分区胜出的候选人,我的排名就变成12个不分区席位中的第12名,也就是说如果国家党从基督城中区胜出,就确定了初选结果,也就是说我当选连任了,这本身确实挺有戏剧性的。
问:这两周的等待很焦急吧?你自己的心情如何?
答:关心我的朋友、同事和媒体看起来比我还着急。我们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身经百考,也从书本上、亲眼目睹过很多政治运动,心理承受力应该比同龄的“洋人”要强。换句话说,150年国会政治历史上三桩未遇的事被我撞上了:一是1920年以来,工党历史上得票率最低的一次;二是1887年以来,全国投票率最低的一次;第三、也是最有戏剧性的是基督城中区,国家党、工党候选人各得10493票。说到这儿,就应了咱们华人的古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问:我们对国会运作不熟悉,三年下来,能不能请霍议员介绍这三年里你做了些什么工作?
答:三年来,我是工党法律事务发言人、统计发言人和华裔社区事务发言人。三年中我有3个个人法案,第一是就组建大奥克兰市亚裔顾问委员会;第二是如何使移民在批准身份后交的Levy使用起来更体现出透明度,并用这笔基金建一个类似于当年在中国的“业余英语广播讲座”那样的远程教育。我特别希望政府能考虑到新西兰目前多元文化的特点,照顾到新移民学习英语的要求,在各类英语学校培训的基础上,有一个这样的免费英语课程。这也可以发挥比如华裔、韩裔及印度社区电台、电视的作用。第三部个人立法就是关于我们所谓的出口教育――每年26亿收入――我的个人法案是希望修改法律,提高教学质量,在对国际留学生完善保证质量机制的同时,鼓励新西兰和英、美、澳大利亚竞争,扩大留学生市场。我所交流的洋人也普遍认定,这些留学生学成以后,是未来移民的合理人选。所以这也是一件两全齐美的事。
如果当选连任,我的第四部个人立法会围绕Made in New Zealand (新西兰制造)这个旨在促进新西兰进出口行业的一个立法机制。除此之外,我在国会就刑法、商法、税法、地方政府法、版权法、统计法等34部法案进行了78次专题讲话――在国会议员中的发言率算是相当高的。因为在国会的讲话都是及时记录成文案的,所有这些文案都在我的个人网站上有转载。有兴趣的朋友可上www.huo.co.nz 去看我就以上法案所提出的观点。当然不可避免作为华人也会参加一些华人社区活动。
此外,国会三年里印象深刻的还有关于达赖喇嘛的大辩论――这可能是大家熟悉的,但大家不太熟悉的,如这场辩论的起因不仅是因为绿党的党魁诺曼对来访的中国副主席进行近距离的“雪山狮子旗”式的抗议示威,更直接的原因是,绿党的另一位国会议员提出动议要在国会替达赖喇嘛祝寿――这就涉及西藏的主权和现状问题。作为一个华人国会议员,我当然有责任和义务,把我所理解的西藏介绍给洋人。有评论人士说:这也是150年来,第一位华人从政人员以大陆华人的角度就西藏问题阐述观点。
我很感激有那么多华人、洋人来支持我,当然反对的声音也很多,也有洋人说:“看来这家伙到底还是共党政府培养出来的”。同样,也有为数不多的华人挺反感我在这个问题上代表他们,认为我“强行”代表了他们。
问:目前亚裔和华裔在我们新西兰的人口比例是多少?您看国会是不是能体现亚裔、包括华裔的份量?
答:据目前的统计数字,亚裔在新西兰占总人口的11%,华裔占4%多一点。亚裔国会议员,如果算上我,目前有5个――国家党3个,工党2个。在5个当中,印度裔2个,韩裔1个,华裔2个(如果算上我)。所以普遍的解读是:亚裔与华裔在国会的体现是严重失衡的,亚裔占全国的11%但在国会中只占了3%。比较来看,毛利人口占全国总人口13%,在国会就占17%;欧裔在全国占70%,在国会则占了74%。所以我在这里要向所有华人呼吁:有兴趣从政的人,不分党派,不分理念上的左、中、右,要踊跃从政,因为这不光是关系到自身,也关系到我们族群的整体形象。在从政方面,华人要向毛利人、印度人学习――内部虽然会有不同看法,但对外一定是共同积极争取。
问:如果大选的最终结果对你不利,你有什么想法?
答:工党在大选失利之后,Caucus(政党的国会团队,类似于中国的党中央)就我们这次失利作了深度检讨。华人社区有很多朋友直率告诉我:你们工党的资本利得税把有房产的一批人推走了;提高退休年龄,又把不太了解情况的一些中老年人推走了;最低工资一小时15元,把中小企业主推走了,所以到头来,大选当晚,我接到好几通短信,说“霍议员,我们全家昧着良心都投了工党”,当然他们告诉我,是因为很看重华人参政、支持我,才这么做的。的确,就象我们在竞选过程中所说的:资本利得税能有效地将目前的投机经济转换成实体/出口经济。可是正如政治评论人物都纷纷指出的那样,这次无论工党怎么说,选民就是不听――这是我们必须检讨和研究的。
当然我也要说句丑话:工党今年大选,经费不足也是失利的一个原因。大家也可能注意到了,在中文媒体,无论是平面还是电台、电视,我们都没有能力做广告。所以很多政策的内涵,我们没有机会向大家说清楚。而我们团队仰仗的是义工,舆论仰仗的是义士。说到这儿,我要特别感谢那些直到大选的最后一刻都在不遗余力支持工党、解释工党理念的朋友们(回顾我从政以来的不足之处,我最对不起的就是这一批志同道合、有些甚至从未谋面的朋友);感谢那些在工党处于低谷时仍参加募款晚会支持我们、慷慨相助的商家和所有新老朋友。
至于我个人,不会因为大选失利而改变政治理念。看目前的贫富分化、综合国力、民众的储蓄水准(澳大利亚人均储蓄是56,000澳币,新西兰只有5,500纽元――形成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是国家党在1975年终止了工党的全民储蓄计划。有经济学家认为:因为国家党政府在1975年做出的决定,将一个有可能成为南半球的瑞士的新西兰,变成OECD国中排名落后、并被邻国澳大利亚甩得越来越远的国家。因为储蓄水平还涉及到融资力度,这也是避免国际金融风暴的要件之一)等等――这些社会上存在的具体问题,不会因为政党的得、失而一夜之间就不存在了。就像大选过程中我一直说的:生活究竟怎么样,民众自己心里一定很清楚。政党也就是在顺应民意的基础上找到好的国策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个人是否连任不算什么大问题。
我在做记者期间,也涉足过两次大的民调――1996年,97%的华人投国家党,2002年,97%的华人投工党。这里面涉及几个概念:1,两大党轮流执政是民主的精髓。2,强大的政府背后必须有强大的反对党,以起到监督作用。3,我们要学习主流社会的选民“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胸怀,不要只看一时得失。工党今年虽然是低谷,但还没有如国家党在2002年那样,低到只获得21%的选票。所以谈到未来,我们还是很乐观,充满希望的。
问:说了半天,你还没有说到未来的打算?
答:这两周当中,我很轻松,除了正常履行工作职责以外,还把自已家的菜地也整理出了一半。这三年来一直很忙,国会的正常作息时间是早上9点到晚上10点,加上赶早会、赶飞机、赶场参加活动,几乎没有闲暇,所以我要利用这段时间好好休整一下。或许大家知道一些,上个月北京发行了我的新书《海外创出四重天---在新西兰做国会议员、律师、记者和诗人》,人生确实是天外有天的。再说了,我还是工党党团成员之一,我们的目标是要重振旗鼓。我在电台常说,人要有侠气,越是低谷,越是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其实可以用3个英文字来概括我们的核心价值:sovereignty, equity, equality.
问:最后一个问题,马上就要在12月13号揭晓的工党新领导人最终会是谁,对工党或新西兰的未来有什么影响,你有什么想法吗?
答:这位新的领袖肯定是David (笑)。我特别想把一句成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译成英文给他们听,但译来译去,还是没有中文的意味,慢慢品吧。
(访谈原文摘自《华页》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