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城怀想
慢慢地靠近涞滩,远远就能看见古瓮城城门。一位大叔叼着老烟杆独坐门洞里,像极了把守门关的卫士,而时光,恰似他吐出的袅袅青烟……
据说涞滩初建于宋代,嘉庆年间匪患猖獗,当地人只好沿镇子三面悬崖修筑石头城墙,建起这俯视着蜿蜒渠江的山寨。
瓮城原本也是没有的。清代同治元年,为防太平军入川和云南李永和、兰大顺起义军攻城,当地人集资而建了这一防御体系。这瓮城而今已经成为巴渝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防御工事。
瓮城呈半圆状,长约40米,半径约30米,面积约400平方米,设城门8道,其中十字对称的4道为人行道和车马道,其余4道为半封闭式,主要用于屯兵及兵器贮藏,又称“藏兵洞”。尽管当年绵延环抱的古城墙已不复存在,残垣断墙也足以让人体会到历史烙下的深印。
当地老人讲:瓮城八洞,四明四暗,一夫把关,万夫莫及。当敌兵攻入瓮城时,四门立闭,炮石弓弩齐下,恰似关门打狗,瓮中捉鳖,易守难攻。
历经140多年风雨沧桑,瓮城古堡虽有剥蚀,但门洞上方“众志成城”四个大字依旧清晰可辨。城墙内残存的炮楼,让人不禁追思那硝烟弥漫、兵戎相见的远久时代。
在北面的城墙石缝里,一棵茂盛的榕树盘根错节攀附在里面,裸露在外的根须紧紧贴在城墙表面。那是生命的沧桑与顽强,它与瓮城一道,见证了百年的风起云涌。
四门八洞,半虚半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此简单而又如此让人捉摸不透。历经无数战争和风雨的洗礼,“众志成城”的古瓮城始终让人铭记,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或军事、或历史、或艺术、或科学的怀想。
老街岁月
涞滩内涵深深,在于古城,在于古城墙,在于用城墙包裹起来的那座城寨,那是她的魂。
走进瓮城,迎面而来的是青石板铺就的街道,涞滩城尽在其中。
与古寨外壁垒森严相反,老街到处洋溢着生活的温馨和祥和。在狭窄但尺度适宜的青石板街巷里,两旁穿斗式木结构古民居建筑群错落有致。这里的民居多似梁实秋先生的“雅舍”,用土砖和木头做柱子,上边架上房梁、铺上瓦片,四周再用木板或土砖围成墙。远远瞧去,整个房舍单薄简陋,但朴实无华,一派古川东、巴渝山地民居建筑风格。
青石路曲曲折折一直延伸到西寨门,有小路通向渠河。商店、人家与茶馆,沿着小街舒展开自己的身量,一条数百米的小街,慵慵懒懒地张望着时光。
街的另一头有一座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太平池,池子里储满了水。池水干不得,一干,倘若发生火灾,就会火烧连营。因此,街上的居民轮流担水保持池水不干涸。用于消防的“太平池”,以及这个古习俗,也算是当地一等一的古迹。
沿青石板铺就的小街踱来,便能将历史翻到清咸丰年间。依渠江之畅,仗舟楫之便,涞滩由码头而商埠,云集了沿渠江附近的商贾。但昔日的繁华似锦,早已随风远去,只为街路留下了湿滑青苔,抽象着那段岁月。
如今,流连街巷之中,一杯老荫茶、一碗米酒、一碗豆花……时光还在,故事依然。
千古禅韵
佛学之高,莫如禅宗。作为全国最大的禅宗造像聚点,二佛寺成就了涞滩的千古禅韵。
二佛寺原名鹫峰禅寺,雄踞涞滩镇渠江西岸鹫峰山上,寺庙群山环抱,殿宇重重,琉璃瓦顶,飞檐翘角,隐现于江雾云烟之中,占地1万平方米,共有碑刻题记51块,摩崖石刻1000余尊,规模宏大,蔚为壮观。
在古代,寺庙加琉璃瓦顶,必得皇封御赐,否则视为犯上不道。二佛寺为什么与其他诸寺不同,金碧辉煌,琉璃瓦顶?据寺内明代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重建鹫峰禅寺碑记》记载:唐广明二年(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军兵临长安,唐僖宗李寰逃到成都避难,曾遣使到该寺祈祷,二佛寺得以沾了“皇气”,成就其辉煌。
之所以为“二佛”,《重建鹫峰禅寺碑记》曾记载:“全蜀大佛有三,宕渠涞滩镇曰鹫峰盖其二也。”换句话说就是,在同时期四川境内的摩崖石刻中,其规模小于乐山大佛,位于第二,由此得名。
因一路之隔,二佛寺被分为了上、下两殿,气势磅礴的下殿藏有三绝。
下殿坐落在鹫峰山的岩湾里,背靠上殿、鹫峰;前方渠江环绕,江水清清,重峦吐翠;右边断岩陡壁,藤萝翠蔓倒挂其上;岩下巨石林立,或静卧,或直指南天;左边寨墙蜿蜒,独树东门。绝妙的环境,给古刹平添了神秘的色彩。此为一绝。
下殿建筑的设计构思极为巧妙。整个大殿依山而筑,充分利用自然山岩、坡石支撑屋顶,势如梁柱。柱、枋、檩子也完全以自然山岩的走势和布局,参差错落于跌宕起伏的山岩上。用正面左右耸立的两块巨大岩石夹道成山门,势若天然门阙,并故意加高台基,挖低门槛,造成对佛的敬仰之情。高大雄伟,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不用一颗铁钉。大殿呈两楼一底,三层重檐,屋顶飞檐起脊,远远望去,整个大殿像伫立于岩石上的凤凰,势若飞动,给人以美感。整体组合气势雄伟,变幻万千,色调、装饰和细部构件精巧华美。国家文物局总工程师贾培广说,这样的古寺庙建筑,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此为二绝。
佛教禅宗主张“不立文字,教外传教,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并有“历来禅宗不造像”之说。但二佛寺下殿却出现了全国罕见的禅宗造像聚点。42龛、1700余尊,气势恢宏,雕刻技艺精湛,题材广泛,意境深远,成为中国宋代晚期石刻造像的代表作。此为三绝。
涞滩二佛寺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禅宗的新窗口。其保留的禅宗文化遗存,是一部纵观中国禅宗发展的演变史,是集中体现禅宗走向的道场;其凝结的禅宗文化,对于帮助人们走近禅宗、解读禅宗,提供了不可复制的客观展示。
著名石刻艺术专家、敦煌石窟艺术研究院院长段文杰曾高度赞叹:“涞滩摩崖造像,宋代石刻艺术精华;涞滩罗汉造像,石刻艺术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