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镇价值
品读双江 从深宅大院开始
2003年,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潼南双江榜上有名。
评选中,星罗棋布的清代民居建筑群,成为双江成功跻身“国字号”历史文化名镇行列的关键“得分点”。专家称,建筑群规模宏大、古朴典雅,是“罕见的民族建筑瑰宝”。
清代民居建筑是双江的一大亮点。品读双江,不能不从它的深宅大院开始……
相传明末清初,双江建镇。客家移民杨氏举家搬迁至此,开办“川源通”商号,其生意遍及大江南北,远达京、沪。经过几代人的创业,杨家成为富甲一方的豪门大族。他们造就了“双江像铺网,撒到哪里捞起来都是白花花的银子”这样的繁荣胜景,而杨家人也把挣来的银子在双江购置了田产2万余亩,营造豪宅大院数十座,供子孙享用。这便是遗存至今的双江清代民居建筑群。
小街窄巷,石阶起落。行走双江,透过那些灰砖青瓦,延续数百年的历史文脉俯拾皆是,仿佛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古镇绵延的脉搏。
长约700米的“清代一条街”,楼台错落,庭院深深。触目即是的清代民居建筑古色古韵,吱呀的木门一开,推开的便是一条穿越时光的小径,长如历史,深入历史……
雄踞街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氏民居”,正是这历史中闪亮的一笔。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用“瑰宝”一词形容其价值。
叩响厚重的大门,“杨氏民居”恍如一本历史巨著,百年辉煌历久弥新。中轴线上,6重大门层层延伸,其层次丰富、外虚内实的建筑效果,无不显现出古镇特有的历史文化风貌和巴渝遗韵。在这座宏伟院落中,有大小房51间共108门,由七间三进组成。宅内各进独立成院,又能通过廊道与其余各进相通。每进均有天井,尽植珍稀花木。全宅共有雕镶精美的大型隔扇漏窗400余扇,柱础,云托,挂落,图案精美,让人流连。
“杨氏民居以‘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而不贵纤巧烂熳’的民居特色,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家’的情愫。”有专家称。而这座极具气质的宅院,也已成为潼南乃至重庆的古宅名片。《凌汤圆》、《闪亮的马掌铁》、《杨尚昆生平》等多部影视作品均在此拍摄。
在双江,像杨氏民居这样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群至少有10处。“长滩子大院”、杨闇公烈士旧居“邮政局大院”、“兴隆街大院”、“源泰和大院”、“永绥祠”、“禹王宫”……这些深宅大院、吊檐板门、垂柱花窗,在经历数百年风雨后,仍以顽强的生命,维持着沁人的古色、古香、古韵,流淌出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内涵。
有学者赞叹,“双江古民居既是现实和历史的人文空间,又是物质和精神的家园,是集建筑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工艺美术等多学科为一体的大型立体巨作。”
红色双江
一座建筑就是一部历史
一座历史文化名镇,不仅是建筑外在风格的彰显,更需要文化的内涵、文脉的传承、人文的环境和孕育出来的人文精神。
杨闇公、杨尚昆、杨白冰……双江的文脉,便深含在这一个个名字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里的一座建筑,就是一部红色历史。
沿“杨氏民居”步行100米,有一座穿斗悬山式清代宅院,正门口,“杨闇公同志旧居”几个字熠熠生辉。这便是杨尚昆、杨闇公少年成长的地方——“邮政局大院”。
走进大院,透过历史的窗口,杨闇公兄弟当年在此赛诗作文的情形仿佛就在身边。1992年,这里辟为杨闇公烈士陈列馆,21个展室,馆藏资料翔实丰富,见证了杨闇公短暂而光辉的人生。
“邮政局大院”是杨尚昆祖父杨传鼎分家时所建,因早年在此设立过邮政局而得名。杨尚昆的父亲杨淮清继承家业后,把祖上“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作为治家和教子的良方。他设私塾,请来老师管教子女;他创办关帝庙小学,使杨闇公兄妹等成为该校的第一批学子。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家庭教育,特殊的环境,注定了杨家兄妹的命运要与所处时代和人民的悲欢离合紧紧地连在一起。
翻开杨氏族谱,你会发现从“邮政局大院”走上革命道路的远不止杨闇公、杨尚昆、杨白冰三兄弟。
大哥杨剑秋曾任四川靖国军川北总司令部游击司令;二哥杨衡石为中共潼南县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九妹杨淑仪曾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还有六妹杨义君、六弟杨尚仑、大侄女杨肇兰、侄女婿刘披云……“邮政局大院”先后有12人参加中国共产党。难怪1978年杨尚昆在接受四川党史研究室采访时说:“那时我家就可以成立一个支部。”
时光流逝,精神注入心灵,让这些红色建筑浸染着双江的精神和灵魂,更显生机焕发,光彩飞扬。
人文双江
浓缩巴蜀近代革命史
“人以文传,地以人传”。走在双江,透过各具风格的民居建筑传递的深厚文脉,就像品读一部巴蜀的近代革命史。
“大塘府第”里走出的杨宝民,1911年即参加黄花岗起义,被清廷通缉并查封了双江的祖业。护法运动中,他又在双江组织四川靖国军,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北伐革命时期,杨宝民任国民党四川省党部驻武汉代表,因支持北伐再次遭到反动军阀通缉。
在“杨氏民居”中,三代均有饱学之士。杨仲瑚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早年毕业于北大法律系,后赴法国巴黎大学深造,获法学博士。回国后历任上海地方法院院长、上海公共租界特区法院院长、上海法政大学校长。去台湾后,又任台湾高等法院院长。杨仲湖在上海任期中,对共产党的地下活动颇多支持,对上海收回租界法权也贡献良多。
此外,“禹王宫”里,昔日靖国军川北司令部的遗址犹存;“杨氏民居”内,党领导下的“双江起义”旧址尚在;“永绥祠”中,中共潼南第一个党支部机关也已修复;“邮政局大院”里,1928年四川省委遭破坏后,省临委在此筹建的旧址仍有迹可寻;“关帝庙”内,川东特委(即中共重庆市委)派来的女青年乡村服务队在双江进行抗日宣传的旧地,依稀可辨……
徜徉于这些人文景观,聆听着先贤们的遗闻轶事,就如穿过时空的隧道。双江,便在那些激情燃烧的记忆中,闪耀出直抵人心的精神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