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红叶》旅游商品面世,里面的红叶采自高山深处,非常珍贵也极具收藏价值
红叶象征着纯洁的爱情,也是一种信物。昨天, 来巫山县的不少游人手中都拎着一种新颖的巫山红叶旅游商品,它的开发者 ———雾之恋婚纱影楼总经理谭少华说,这种红叶礼品由采自高山红叶黄栌、三峡石和画组成,可以当成珍贵的礼品送给朋友或恋人。
10年前曾开发红叶商品
专门从事摄影、绘画的谭少华说,三峡旅游市场上很少有体现地域文化的旅游商品,这与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很不相称。1995年时,他就与人合伙开发出了红叶的旅游商品《三峡之花》,这种折叠式的旅游商品里面有红叶、三峡花卉、竹子、蝴蝶等标本,售价才10元。那几年 卖得非常红火,但后来因为市场不规范夭折了。
礼品红叶采自高山深处
尽管好多年没做三峡红叶的旅游商品了,但谭少华却一直惦记着红叶。今年7月,巫山县在谋划红叶节时找到他,希望他开发红叶礼品。
接受任务后,谭少华经过多方研究,最终用红色油漆喷的办法,让装在镜框里的红叶保持鲜艳。他开发出的《巫山红叶》旅游纪念品,3-5片红色的黄栌生长在三峡石上,背后是精美的三峡图案。这些红叶采自高山深处,2个人一天最多只能找到100多片叶枝,非常珍贵。
《巫山红叶》旅游纪念品120元一个。谭少华说,他计划制作1000个《巫山红叶》礼品,让更多的游客能够带片红叶回家。
相关新闻>
“猴头”龚清兵:我能与猴子对话
在小三峡赏红叶时,如果能够同时看到野生猕猴,肯定会令游客们更赏心悦目。昨天,专门为小三峡猕猴群投放食料的“猴头”龚清兵说,他每周三早上9点多钟都要进小三峡为3000多只野生猴群投放玉米。那时,正是赏红叶的游客观看猕猴的最佳时间。目前小三峡的猴群主要集中在巴雾峡和滴翠峡,共有4个种群。
“我是从2002年开始给猴投放粮食的。”年近50岁的龚清兵说,他投放猴粮有9个年头了。9年来,他肩扛46万余斤苞谷喂猴。龚清兵说,他把投放猴粮的时间定在每周的星期三。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从来没有改变过。从此,小三峡猕猴吃上了定时餐。
据船工介绍,是龚清兵让这些猕猴的吃食有了规律,这有利于猴子的健康成长。每到周三,猴子们都等着龚清兵给它们送粮来。“这些猴子很机灵,只要看到我们的船一靠岩,它们就盯上了。等船一走,那些猴儿们就欢叫着,从树上跳下来,从荆棘丛生的山林中钻出来,开始美美地饱餐。”
龚清兵说,小三峡的猴群从30年前只有100多只,发展保护到现在已增加到了3000多只,仅定期投食和食量加大后,猴群数量就增加了1000多只。
龚清兵说,他的投放玉米的船在小三峡固定点靠岸后,如果看到山林中还没有动静,只要他学着猴子叫几声,那些猴儿就会窜出来了,站在远处,痴痴地望着他。这时,龚清兵又学猴子尖叫几声,那些猴儿也跟着叫起来,仿佛在与他对话。然后密密麻麻地跑到捡食玉米。小三峡的船工都戏称龚清兵为“猴头”。
7旬老汉拍照6万张记录三峡
在第五届巫山红叶节开幕式上,年近七旬的退休老汉陈池春挎着照相机登上舞台。40年里,他用手中的相机,为三峡红叶、神女峰、险峻的自然风光累计拍摄了6万张照片,许多照片已成为绝版。他的作品先后40多次在国内外大型摄影比赛获奖,他被誉为“中国揭开神女面纱第一人”。
昨天,这位一生眷恋三峡和红叶的老人告诉记者:他原来在巫山县旅游局工作。库区蓄水前,他在红叶满山的冬季来到巫峡拍摄,在一个叫红石梁的地方,为了选择一个最佳的拍摄点,当时已年过6旬的他爬上了10米高的大树,选择了一支梅花形状的树枝作前景,在四周火红的红叶衬托下,巫峡、江水尽收眼底。这幅取名为《傲然舒展》的作品,是他拍摄红叶的得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