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召开渝黔合作推进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如何切实推进合作协议。有人士称,市委、市政府为推进省际合作协议召开专题会,尚属首次。
“在渝黔合作中,遵义无疑将发挥桥头堡的作用。”遵义市委书记喻红秋告诉记者,重庆与遵义山水相连,人文相通,情感相融。双方最容易沟通和合作,在经济贸易和各方面的合作已有相当基础。
在渝黔高速遵义段的一些显著位置上,“融入重庆”、“打造后花园”、“重庆卫星城市”等各种宣传标语格外醒目。遵义,正为环渝经济圈城市之间的合作,提供一个独特的样本。
渝遵两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探寻重庆、遵义这两座山水地缘相连、民俗文化相互认同的城市,人们发现:在长期经济文化交流中,两地曾几次经历地域隶属分合。
“遵义与重庆间的这种特殊的合作关系,有深厚的历史渊源。”遵义市政协原副主席曾祥铣说,两地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历程,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种现象。
从政协退休后,曾祥铣发起成立了遵义历史文化研究会。在他看来,今天的遵义在历史上与重庆称得上是“同宗同源”。“遵义在历史上与重庆一起都曾属于四川管辖,自清雍正5年(1727年)才划归贵州。”
遵义自古以来就属巴蜀文化的覆盖区域,因此在民间对巴渝文化存在着很强的认同感。曾祥铣举例说:“如果你乘车从遵义出发,车过乌江大桥后,你就会发现,乌江南北两岸地区的民居建筑风格、居民口音都有明显差别。地处乌江北岸的遵义,生活习俗、口音明显与重庆更相近。”
本已热络的渝遵合作,在今年又添了一把火。今年3月,重庆市与遵义市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工业、能源、商贸、文化、旅游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已成重庆“菜篮子”
喜欢烫火锅的重庆人或许还不知道,重庆火锅1/3左右的毛肚、血旺都来自遵义。遵义已经成为重庆不折不扣的菜篮子。
在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娄山关村,80%的蔬菜运往重庆销售。村里的蔬菜种植大户刘明波说,娄山关村种的是高山蔬菜,专为重庆市场量身打造,抢在重庆当季蔬菜下市时,该村蔬菜正好成熟。目前,村里的蔬菜基地已发展到1000多亩,年产值达6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也由原来的1000元提高到3000多元,一举脱下贫困村的帽子。
看到机遇的并不只是娄山关村,紧邻重庆的桐梓、道真、正安、赤水、习水等区县早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无一例外地把发展的目光聚向重庆,提出打造重庆市的“菜篮子”、“后花园”的发展策略。
桐梓县甚至将自身的发展战略归纳为:两眼紧盯重庆,两手伸向重庆,两腿迈向重庆。
千亿级IT配套产业园区雏形初现
近年来,随着重庆IT产业的强势崛起,渝遵之间在IT配套领域的合作也日益加强。在今年3月签订的《深化渝遵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双方约定重点开展笔记本电脑配套产品、新型元器件(含汽车电子)、信息家电、工业软件、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合作。到2015年,遵义电子产业基地形成500亿元产值,2020年形成1000亿元产值。
目前,双方明确把桐梓县楚米镇2平方公里的楚米(重庆)IT产业园区作为对接重庆IT产业配套产业转移园区,并由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开发公司与遵义一起参加园区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等。
在交通物流方面,凡园区内运输部件集装车辆,一律通行免费绿色通道。目前重庆市政府已明确,零部件运输车辆进入綦江后,一直到保税区,全程免费。今年年内,重庆市将有意引导投资者到遵义投资,共同推进双方合作取得新成果。
已入驻园区的佛山鑫兆阳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尚东介绍,重庆IT产业的发展势头,对于周围的配套企业是一个巨大商机。公司目前就正在和富士康等大厂接洽,如果能拿到这些订单,公司业务将翻几番。
遵义市招商局负责人介绍,该市已先后与富士康、英业达、群光电子、重庆丰海等40余家企业进行了接洽,目前正式签约入驻企业14家。
走进环渝经济圈
开栏的话
“314”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因此,重庆的发展绝不仅仅是自身经济的增长。如何发挥辐射带动能力,理应成为重庆发展的另一个重点。近年来,随着重庆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与环渝经济圈各城市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一个与周边地区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经济发展结构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