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山人海》导演获奖
奖项 强势回归VS零入围
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一向被视为是中国队电影的福星,据不完全统计,马克·穆勒接电影节这8年里,不包括展映、入围地平线单元,光主竞赛单元便有19部华语片入围,其中,更缔造出华语电影连续三年擒金狮的佳话(06年《断背山》、07年《色戒》,08年《三峡好人》),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是马克·穆勒任期的最后一届,主竞赛单元早早就圈定了《赛德克巴莱》,《桃姐》,《夺命金》等三部华语电影,而当电影节进行到一半,由蔡尚君执导、顾小白编剧的电影《人山人海》搭上了末班车。
客观而言,以惊喜片身份亮相的《人山人海》此前并不被看好,该片首映后掌声稀拉,评价趋向两级,影评人一方面肯定了电影主题,但对导演技巧,剪辑存在异议,在场刊得分上,《人山人海》仅以2.95分位居中游。但相对低调的蔡尚君,却最终在颁奖礼上,挑落了罗曼·波兰斯基、大卫·柯南伯格等影坛巨人,获得了分量极重的银狮奖,据说揭晓那一刻,现场同时响起了嘘声和掌声。
蔡尚君的获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国际评奖中的“人情分”,近年威尼斯爆发的最大“丑闻”发生在去年,索非亚·科波拉的《在某处》仅仅是一部“不错,但绝对算不上杰作”的电影,但在时任电影节评委主席,旧情人昆汀的力挺下,在一片争议中牵走了金狮。本届威尼斯期间,有导演在微博声称,威尼斯所有单元的中国获奖作品的作者,无一例外私底下认识马克·穆勒。之后,蔡尚君在接受腾讯娱乐专访时否认了这一说法,获奖最终还是要靠作品说话,但他也承认,电影节政治,交易一定存在,人情的关系一定有。
事实上,威尼斯电影节一向致力于挖掘优秀的艺术电影,对新锐导演从不吝啬褒奖,本届评委主席达伦·阿罗诺夫斯基谈到《人山人海》为何得奖,称它的力量不需要翻译也能感受得到的,不过,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同时表态,这只是他(蔡尚君)的第二部作品,希望这个奖能够对他的未来有帮助。
退一步说,此类国际电影节的奖项本质就是小圈子游戏,不存在绝对的公平,资深影评人毕成功指出:威尼斯、戛纳、柏林三大电影节评委只有10个人,有的甚至2位数都不到,选出来的当然是迎合这几个人口味的。如张艺谋当威尼斯评委会主席那年,选出来的就有非常强的个人口味,后来他当柏林评委,李安也才有机会出来。这个本来就是有裙带关系。
所以,华语片在威尼斯的丰收,与今年的柏林戛纳的零入围,形成了刺眼的对比,在年初的柏林电影节上,主竞赛单元中没有一部中国影片,《赵氏孤儿》只参展不参赛;《武侠》、《白蛇传说》、《一代宗师》广告做得声势浩大,只为海外发行制造噱头;曾斩获金熊奖的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入围了“新生代单元”,最终也空手而回。提起华语电影在戛纳的集体失语,前任戛纳电影节主席吉尔·雅格布无奈表示:“我们需要的是已经完成的、一年中的优秀影片,这是最基本的。此外,还要求一部影片的电影艺术质量、美学、执导等都应该保持真我和真实状态,中国此次送来的影片没有达到戛纳的期待。”而在另一种标准中,相对更大众的第8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代表华语片出战的《唐山大地震》、《岁月神偷》、《锰钾》在入围阶段便早早出局,打道回府。
反观最能说明当地电影水平的华语颁奖礼,《内地》各类颁奖礼出于各种目的,欠缺公信力;台湾的金马奖因本土电影衰落显得沉重而老气;香港金像奖也越来越面临着无米之炊的窘态,不得不将最佳电影授予了“情怀至上”的《打擂台》。华语电影颁奖礼奖项成色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华语电影质量下滑的现实。